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柴火創客空間”考察時,體驗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稱讚他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總理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因為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的到訪,柴火創客空間成了華僑城創意園的“地標”。與總理一年多前到訪時相比,柴火在內部陳設上有了不少的改變。進門右手邊的小方臺上,擺放了簡單的焊接工具和電路板等材料,讓來訪的客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動手的樂趣,左手的架子上陳列著創客們的手工作品,正面的隔斷牆上是一幅燈光藝術裝置,把手指放在一個個的燈罩上面,它會慢慢改變顏色。隔斷牆的另一面,是創客們工具陳列架,房間正中大大的工作臺是創客們工作和分享的區域。為了不讓來訪者打擾到創客們的工作,柴火又在同一層樓租下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單獨房間,給創客們一個靜心“創想”的環境。
空間上的小改造,體現了柴火創客空間的大心思。“創客一定要動手去造物,去分享”,柴火創客空間的運營經理蘇海燕說,我們希望把“造物”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創客文化。
原來柴火創客空間的辦工廠所肩負傳播及普及創客文化的使命,僅2016年前9個月,柴火創客空間就接待來訪約30000人次,舉辦了超過100場工作坊與分享會。30個國家的資深創客、設計師、藝術家來到這裡分享他們的遠見卓識和造物樂趣,他們中有瑞典駐華大使科技參贊、有致力於推動美國創客運動的資深科技顧問,也有戈登貝蒂摩爾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等。
在柴火的運營者看來,創新不能僅局限在智慧硬體領域,它應該跨界。這一年多來,柴火的活動從科技向文化藝術等領域擴展。在這裡與大眾見面的創客項目中,既有推動分子生物學普及的開源分光光度計專案,也有生物創客推動生物支付所研發的植入晶片技術,還有在眾籌平臺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動滑板項目等。
“只有激發大眾對創客文化的興趣、不斷傳播創新的火種,才能推動大眾創新的發展”,蘇海燕說,這一年多來,柴火成立專業團隊致力於推動國內創客教育發展,提供創客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校園創客空間規劃建設、創客教育課程體系等,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客教育品牌之一。
現在的柴火不僅是創客教育的基地,也是對接中外創客與產業界的橋樑。2015年,入駐柴火創客空間的團隊一共就有4個,其中,光暈科技和藍胖子機器人兩個團隊已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融資。2016年3月,柴火啟動“駐場創客”項目,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來到深圳。他們為這些外國駐場創客提供免費的場地、工具、設備、物料以及一定的資金支持,讓他們有效利用深圳的資源更好更快地完成創意項目。此外,通過柴火的平臺,也把深圳本地的供應鏈產業資源對接給來自全世界的創客。
據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透露,柴火打造的首個造物中心——深圳南山區萬科雲設計公社將於今年11月正式開放。該造物中心地處建築設計、傢俱設計公司等中小企業的集聚地,這裡將發展為以建築設計、智慧家居為特色的造物中心。他形容,柴火造物中心就像一個製造的路由器,一頭連著國內外的極客(專業創客),一頭連著先進製造的機器集群。極客們有一個想法或想製造一個物件,需要的各種設備都會唾手可得。雙方共同促進一個產品從想法到原型,最終走向市場,推動新科技、新設備、新應用、新市場的發展。未來,柴火造物中心可複製到全國各地不同的產業集聚地,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新”的轉變。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