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創客教育 國發會向高雄第一科大取經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鑒於「創客(Maker)文化」是臺灣產業發展主要的成長動能,11月10日邀集各地方政府及中央相關部會約60人上午參訪國立中山大學的產學研發成果後,下午參訪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簡稱第一科大)「創夢工場」,了解創客教育的推動執行過程,期未來將「創新創業」從高雄推向各地方政府,為我國產業發展打造成創業、創新的溫暖環境。

第一科大校長陳振遠表示,該校在 2010 年就率先全國各校,轉型「創業型大學」,致力推動創客教育,除於2015 年建置500坪「創夢工場」,今年11月下旬將啟用270坪的「創客基地」,包括木工、機工、電子、資工、3D 列印及文創商品設計開發等五大實作區,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精神。陳振遠除代表校方感謝國發會的訪視肯定,未來也將持續肩負培育創新人才的使命,與各大專校院及高中職、國中小夥伴學校分享創客經驗,落實政府政策,串聯校園與產業共同創新,為學生打造更多元的創新創業學習環境。

國發會此次參訪活動由主任秘書曾雪如主持、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戴淑芬引言介紹。兩人均肯定第一科大致力於推動創客文化、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產業等貢獻,也認同該校積極向下扎根創客教育的目標方針。

曾雪如表示,創客運動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不僅顛覆舊有的經濟生產方式與教育思維,也成為創新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因此國發會特別以「翻轉新產業──創新創業與創客文化」為主題,取經第一科大創夢工場推動創客教育的作法,進行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藉由創客教學,以科技革新、軟硬整合觀點,連結在地業者共同探討,藉此激勵創新創業動能。

創客精神強調創意動手做,透過動手做展現創意。因此,第一科大特別安排國發會一行人體驗3D列印,透過動手實作的過程,感受創意來自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挖掘問題,進而想辦法解決的創新創業精神。

轉錄 <中央社> 2016-11-10

【產業趨勢】柴火創客空間要將造物中心複製全大陸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柴火創客空間”考察時,體驗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稱讚他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總理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因為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的到訪,柴火創客空間成了華僑城創意園的“地標”。與總理一年多前到訪時相比,柴火在內部陳設上有了不少的改變。進門右手邊的小方臺上,擺放了簡單的焊接工具和電路板等材料,讓來訪的客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動手的樂趣,左手的架子上陳列著創客們的手工作品,正面的隔斷牆上是一幅燈光藝術裝置,把手指放在一個個的燈罩上面,它會慢慢改變顏色。隔斷牆的另一面,是創客們工具陳列架,房間正中大大的工作臺是創客們工作和分享的區域。為了不讓來訪者打擾到創客們的工作,柴火又在同一層樓租下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單獨房間,給創客們一個靜心“創想”的環境。

空間上的小改造,體現了柴火創客空間的大心思。“創客一定要動手去造物,去分享”,柴火創客空間的運營經理蘇海燕說,我們希望把“造物”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創客文化。

原來柴火創客空間的辦工廠所肩負傳播及普及創客文化的使命,僅2016年前9個月,柴火創客空間就接待來訪約30000人次,舉辦了超過100場工作坊與分享會。30個國家的資深創客、設計師、藝術家來到這裡分享他們的遠見卓識和造物樂趣,他們中有瑞典駐華大使科技參贊、有致力於推動美國創客運動的資深科技顧問,也有戈登貝蒂摩爾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等。

在柴火的運營者看來,創新不能僅局限在智慧硬體領域,它應該跨界。這一年多來,柴火的活動從科技向文化藝術等領域擴展。在這裡與大眾見面的創客項目中,既有推動分子生物學普及的開源分光光度計專案,也有生物創客推動生物支付所研發的植入晶片技術,還有在眾籌平臺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動滑板項目等。

“只有激發大眾對創客文化的興趣、不斷傳播創新的火種,才能推動大眾創新的發展”,蘇海燕說,這一年多來,柴火成立專業團隊致力於推動國內創客教育發展,提供創客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校園創客空間規劃建設、創客教育課程體系等,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客教育品牌之一。

現在的柴火不僅是創客教育的基地,也是對接中外創客與產業界的橋樑。2015年,入駐柴火創客空間的團隊一共就有4個,其中,光暈科技和藍胖子機器人兩個團隊已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融資。2016年3月,柴火啟動“駐場創客”項目,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來到深圳。他們為這些外國駐場創客提供免費的場地、工具、設備、物料以及一定的資金支持,讓他們有效利用深圳的資源更好更快地完成創意項目。此外,通過柴火的平臺,也把深圳本地的供應鏈產業資源對接給來自全世界的創客。

據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透露,柴火打造的首個造物中心——深圳南山區萬科雲設計公社將於今年11月正式開放。該造物中心地處建築設計、傢俱設計公司等中小企業的集聚地,這裡將發展為以建築設計、智慧家居為特色的造物中心。他形容,柴火造物中心就像一個製造的路由器,一頭連著國內外的極客(專業創客),一頭連著先進製造的機器集群。極客們有一個想法或想製造一個物件,需要的各種設備都會唾手可得。雙方共同促進一個產品從想法到原型,最終走向市場,推動新科技、新設備、新應用、新市場的發展。未來,柴火造物中心可複製到全國各地不同的產業集聚地,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新”的轉變。

2016/10/14

【地方政策】新北市勞工局推動創客生態系 讓下一代成為Maker

新北市要讓下一代成為「自造者」!新北市政府勞工局長謝政達今天(13)在市政會議提出「自造者新時代 職訓再進化」專題報告,除了持續與教育局合作開辦Maker職訓課程,勞工局將積極與文化、客家局合作創造傳統技藝特色空間,同時爭取空間設置可供民眾自由使用機具的「工具圖書館」,未來也將進一步運用勞檢處建立的製造業風險地圖,把願意出借機具廠商和Maker媒合,並透過經發局產業平台,把創意帶入企業,建立新北Maker生態系(Ecosystem)。

 

市長朱立倫聽完簡報後表示,社會分工把大家都變成了消費者,其實傳統社會食、衣、住、行都是自己動手做,「每一個人從小都是自造者」。他特別分享日前看到奧地利小鎮短片,麵包師傅、鞋匠、導覽員都是銀髮族,就像新北市推動「老人共餐」也是如此,工作不僅帶來健康活力,更創造了分享平台與商機。朱市長還強調,新北市正在進行教育改造,讓孩子從小發揮創意DIY,再透過技職教育培養出不同領域Maker。他也期許勞工局職業訓練重新定位,努力建構跨局處Maker平台,創造知識、資源共享空間,並且協助年輕人創業。

 

謝政達在報告過程表示,一般民眾對「自造者」感到陌生,事實上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實作精神」,不再以單純的消費行為滿足需求,而是經由動手實做展現創新,並透過網路分享創作樂趣、建立社群,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生活設計師,更是啟動未來各職類創新的關鍵。藉由文化紮根改變過往人們對於生活的想像,形成穩定的消費社群,繼而帶動整體產業鏈的轉型再進化。

 

例如職業訓練中心長期開設烘焙、美甲、美容美體、神像彩繪課程,提供多元專業技術訓練,今年3月起更陸續啟動自造者系列宣傳,開放民眾參與體驗,包含機器人格鬥競賽、3場藝術創作工作坊,另外也增開資訊類數位Maker課程,並在「府中15」舉辦4場紀錄片影展,讓民眾從在地與國際觀點認識「自造者浪潮」。102930日,「新北自造嘉年華」(New Taipei Mini Maker Faire)將盛大登場,這是首度由縣市政府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也為11月教育局「創客月」揭開序幕。

 

謝政達還指出,未來勞工局將結合教育局的「創客教室」、文化局「創客市集」、客家局傳統技藝傳承的藍染教室,同時運用勞檢處製作「職災地圖」對工廠的分類資訊,協助Maker找到願意分享機具的廠商,最後再藉由經發局產業媒合平台,讓新北市自造者生態系更完整,促進自造者文化的扎根發展。

<>2016/09/13

【創客講座】苗栗縣教育處資訊中心-3D列印教師研習

騏驥坊3

5月4日騏驥坊創客教育團隊受邀至苗栗市福星國小,為【苗栗縣教育處資訊中心】所開設之【3D列印教師研習】進行授課。

上課3

上課5

本次研習講座主題為:創客教育與你不知道的3D列印

上課7

上課9

上課22

本次使用知名3D建模軟體 Tinkercad 作為教學教材 (同場加映:輕鬆上手的3D列印軟體 Tinkercad)

指導2

訓維講師(上圖)與世澤講師(下圖)向在場老師介紹3D建模軟體如何操作。

指導5

解說3.jpg

世澤講師向前來研習的老師介紹3D列印機的運作原理。

合照1.jpg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預計在105年暑假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四地同步開設夏令營,讓創客教育更為普及!暑期營隊相關資訊,敬請參考活動頁面

● 【技職教育】3D列印及雷射雕刻課程-光啟高中電機一

【創客教育】亞洲大學-發明菁英班 No.4

【創客教育】桃園市青溪國小-3D列印創意社團 No.9

【創客教育】廣州新教育 找回創客精神

大陸掀起「創客」(maker,或稱自造者)風潮,廣州、深圳這對「土豪兄弟」大手筆扶持創客;但兩地創客基因大不同,廣州雖為廣東省科技中心,擁有全省70%科研機構,但創客難成氣候,「創客之城」封號反讓小老弟深圳奪走。

去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巡視深圳創客空間「柴火」,瞬間點燃創客熱,在官方全力推動、加持下,創客空間已滿地開花。

近期統計顯示,深圳開放製造空間、創客工廠等創客機構達到107家,創客人員超過1萬人。

比起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定義了創客空間的模樣,廣州雖有大學城創客空間、創客街、you+國際青年公寓等,卯足勁追趕深圳,但至今缺乏重量級、具號召力的創客空間,大多處於小規模獨立運作、分散、摸索狀態。

製造業不發達,也是影響廣州創客發展的原因。相形之下,深圳作為大陸高端製造業中心,工程師文化濃厚,還有華為、中興、騰訊等企業總部,「山寨之都」更打通世界級的低成本供應鏈,因此深圳創客傾向開發智慧硬體,且能結合軟體。

創客運動風起雲湧,但是卻面臨著難穩健發展的隱憂。

由於創客平台過度氾濫,僅有空間、頭銜卻無相應資源,創客基地無標準、品質良莠不齊,甚至被外界質疑「只有創業,沒有創新」,難邁向創客經濟。

然而更普遍、根本的問題,是缺乏創客土壤與文化。

如何將創客精神持續向下紮根、植入教育體系的「開源」問題,也日益受關注。

廣深兩地在創客教育也展開競賽。深圳第二高級中學早在2014年就在校園創立創客空間,而後陸續有中學開辦創客教育課程,民間還自發形成創客教育聯盟。

廣州正急起直追,將創客教育和中小學結合。包含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雅中學等都有編寫機器人程式、3D列印等創客教育課程。

南武中學更引進美國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鼓勵學生動手做和動腦思考,解放創意、激發社會創新要素。

2016-04-10 經濟日報 記者 郭玫君

【創客教育】亞洲大學-發明菁英班 騏驥坊受邀教學

亞洲大學是一所位於臺灣臺中市霧峰區的私立大學,前身為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2001年創校並於2005年獲中華民國教育部核准升等並改名為亞洲大學。校內另有亞洲現代美術館,並將於2016年正式成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3/15(二) 【騏驥坊創客教育團隊】來到充滿特色與藝術氣息的台中霧峰亞洲大學,受邀講座5場由【創意設計暨發明中心】規劃的【發明菁英班】Arduino基礎課程,學員們主要為亞洲大學設計學院學生,期待大家在學習Arduino之後,能融入各系的設計元素,創作出互動性更高的作品喔!!

感謝亞洲大學創意商品設計系龍希文教授熱情邀約,騏驥坊執行長親自上陣與學員分享Arduino在生活與教學研究中的妙用。

【創新設計】北商大學與騏驥坊合作開發3D列印設計商品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與【台北商業大學-商品創意經營系】產學合作,將北商師生設計的作品商品化,這些設計都是傳統塑膠射出廠無法開模的,透過3D列印技術實現,還提供顧客下單後生產,訂一個作一個,不需庫存,充分實現3D列印小量多樣的生產特性!!

 

今年桃園燈會【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與【台北商業大學-商品創意經營系】在文創商區也有擺攤,讓現場民眾現場體驗3D列印的獨特魅力,原來3D列印可以這樣玩!!

【活動訊息】台灣燈會文創商區-騏驥坊3D列印推廣活動

2015台灣燈會主題

20160302_175924

3/2~4【騏驥坊創客教育團隊】在台灣燈會【桃印良品文創商區】有擺攤喔!! 這次與【資策會FastLab】及祥儀機器人夢工廠合作,就在入口第一攤阿!!

現場展示騏驥坊合作學校【台北商業大學-商品創意系】的師生作品,原來3D列印可以這樣玩!!

現場只要粉專按讚即送3D列印小贈品,每天限量50份,送完為止。

老客戶免到現場只要在粉專線上留言按讚就可以將3D列印生肖鑰匙圈寄到你家喔!!

現場展示【騏驥坊】合作學校【台北商業大學-商品創意系】的師生作品,原來3D列印可以這樣玩造型!!

現場只要粉專按讚即送3D列印小贈品,每天限量50份,送完為止。

老客戶免到現場只要在粉專線上留言按讚就可以將3D列印生肖鑰匙圈寄到你家喔!!

 

【2016騏驥坊創客夏令營】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教育政策】高師大與南區五縣市共組自造教育策略聯盟

DSC02041

吳部長於105年1月25日下午蒞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推動自造教育策略聯盟簽約與自造者基地揭牌啟用儀式」,參與簽約單位與學校代表計有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臺南市及嘉義縣等5位教育局處長與所屬中小學校長200餘位。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強調DIY自製、創意的精神,近年自歐美開始發想,並迅速席捲全球,各國政府也積極鼓勵「動手做」的Maker風氣。為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動手實作、創新創意與解決問題等能力,教育部104年訂定「推動創新自造教育計畫」,結合部內相關單位,全力推動創新自造教育。

中小學之創新自造教育與師資培育大學關係密切,因此,教育部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及國立屏東大學等6校成立「創新自造教育推展基地」,透過maker種子教師培訓與推廣,引領中小學推動自造教育,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吳部長於105年1月25日下午蒞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推動自造教育策略聯盟簽約與自造者基地揭牌啟用儀式」,參與簽約單位與學校代表計有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臺南市及嘉義縣等5位教育局處長與所屬中小學校長200餘位。吳部長致詞表示「想像」是創意的來源,「實踐」是創新的可能,肯定高師大推動南區創新自造教育的用心與努力,並感謝南區五縣市教育局對推動創新自造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及中小學校對推動創新教育熱忱,相信在縣市政府與中小學的協力推動下,必定能培養學生以科學精神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激發創造力與夢想的實踐力。

高師大校長吳連賞致詞特別強調,該校自造教育規劃,旨在帶動與激勵師生動手做,期能結合該校科技學院所屬工教系、工設系、光通系、電子系、軟工系及師培中心等單位共同努力推動,以達成創新、創意與創業之「三創」成效,並發揮創新化、高值化、數位化與智慧化之「四化」。希望透過此一創新自造計畫的推動,引領南臺灣各縣市中小學創客與自造者風潮,激發各縣市老師創意教學並翻轉新思維,提高教學成效,嘉惠更多莘莘學子。

高師大執行理念為「全面性系統化自造教育推動」。自即日起策略聯盟簽署後,除分別於該校燕巢校區及和平校區成立「FabLab-NKNU中心基地」與「FabLab-NKNU交流基地」外,同時與南區5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合作成立7個「FabLab-NKNU-地區基地」。第一年「深耕」南區五縣市,挖掘各地區中小學校自造教育有熱忱的校長搭配有熱血的老師,與高師大合作策略聯盟。第二年「札根」自造教育於中小學實際教學課程,第三年的「定根」自造教育於中小學,則是鼓勵循序發展完整的聯盟學校。有系統的推動創新自造教育,讓自造教育的推動成果將更為顯著。

教育部新聞稿 2016/01/25

【地方政策】工研院與竹市府、清大合作 規劃亞洲創客中心 打造創業新聚落

新竹市政府與工研院、國立清華大學今(13)日簽署合作意向書,三方將結合政策、研發能量及學研人才孕育等方式,著手推動青年創新創業,並以實際能量協助新創公司,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攜手打造新竹創業新聚落,讓年輕人勇敢逐夢。

簽約儀式今日下午在清華大學名人堂舉行,三方代表新竹市長林智堅、工研院院長劉仲明與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一同為培育青年新創事業展開合作,勞工處長黃錦源、產發處長胡其湘、行政處長張力可、工策會總幹事陳泰陞、工研院產服中心副主任黃新鉗、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經理吳文曼皆蒞會觀禮,共同見證此一盛事。

林智堅市長表示,新竹市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只有37歲,充滿著希望與競爭力,日前得知清華大學育成大樓將在今年4月啟用,工研院也計畫於此成立亞洲創客設計中心,便希望能將這些能量留在新竹市。感謝柯建銘立委居中牽線,以及工研院與清大認同理念,願意為培育青年新創事業展開合作,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由清華大學提供創業基地與青年創業人才、工研院提供創新創業能量,再加上市府的青年創業鼓勵政策及SBIR計畫,提供平台讓年輕人敢夢、逐夢、圓夢。工研院長劉仲明指出,工研院從光復院區到中興院區,中間經過清大、交大與竹科,這短短的六、七公里,儼然已成為「台灣矽谷」的創新走廊,感謝新竹市府及清華大學與工研院攜手合作推動創新創業。現在年輕人在創業時,擁有十足的熱情、且有衝勁,但在進入市場時,在資金與規模缺乏下,失敗的風險極高。如今「亞洲創客中心」可提供包括快速製造及科技美學能量,透過產業化品質提升工程,將新創公司創意落實到產品端,快速實現產業化,讓新創事業順利跨越創業的死亡之谷。

清華大學校長賀陳弘說,清大創新能量豐沛,新建育成大樓將於今年啟用,技轉金額五年來由約2000萬快速攀升至1億1400百多萬元(104年),相較103年,成長152%。清大獲得美國專利在全世界所有大學名列第十一,全臺灣第一。清華除了持續每年的清華創業日活動,去年舉辦世界級的自造者嘉年華 mini Maker Faire,今年更由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蔡英俊帶領十多位團隊成員,與新竹市政府合作推動東門市場創新創業基地等五項計畫,讓清華同學與在地青年成為創新創業的主要力量。

勞工處表示,新竹創業新聚落將集結新竹市政府的青年創業鼓勵政策及SBIR計畫,與清大和工研院合作,提供技術、人才、資金與產業四大創業關鍵要素,協助新竹創業家即時調整商業模式,促使公司加速成熟,進而孕育新興產業,創造新經濟動能。

<<新竹市政府新聞稿>>

<<2016騏驥坊創客冬令營>>桃園5校同步開課

1225版

【智慧城市】TIAA與桃園市政府合作 推動智慧航空城

智慧航空城是台灣繼十大建設後最重要的旗艦計畫,其中蘊含「智慧城市」、「智慧機場」雙重內涵;為強化兩大內涵,必須透過4G寬頻技術,促使萬物快速互通,繼而結合雲端大數據孕育新生活型態、開創新產業價值。

時至今日,包括雲端運算、4G行動寬頻、大數據分析、乃至物聯網(IoT),皆蔚為大勢所趨,影響層面已跳脫科技領域,與民眾生活、產業發展息息相關;這些技術的最佳實踐場域,則非智慧城市莫屬,而綜觀全台灣最經典的智慧城市發展計畫,即是智慧航空城。

為使國人體驗智慧應用情境、感受新型態智慧城市之便利,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TIAA)與桃園市政府合作舉辦「智慧航空城/智慧城市應用展示暨國際研討會」,並鎖定智慧政府、智慧產業、智慧生活三大主軸,於活動現場佈置大型應用展示區,由桃園市政府、經濟部工業局與TIAA各專家研究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聯手展示13項智慧應用服務。
智慧航空城智慧城市應用展示暨國際研討會.jpg

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TIAA)與桃園市政府合作舉辦「智慧航空城/智慧城市應用展示暨國際研討會」,並鎖定智慧政府、智慧產業、智慧生活三大主軸,於活動現場佈置大型應用展示區,由桃園市政府、經濟部工業局與TIAA各專家研究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聯手展示13項智慧應用服務。
智慧航空城智慧城市應用展示暨國際研討會2.jpg

上述展示主題,包含「智慧生活」範疇的桃園市行動市民卡、遠距健康照護暨偏鄉遠距PACS醫療、應用iBeacon與QR Code於區域系統整合及動物友善城市行銷;「智慧政府」範疇的智慧區里暨桃園4G智慧政府行動工商服務、道路資訊管理系統簡介、行動SNG暨智慧運籌管理中心、環境監測-天羅地網;「智慧產業」範疇的雙螢互動廣告暨微定位帶您遊文創看展覽、i玩票電子旅遊套票網暨智慧商店多元店端解決方案、智慧才積辨識系統、自助包裹存取系統、智遊商務、友善城市科技微光服務、智慧商圈主動式優惠推播服務、智慧機場之航務自動化、千里眼智慧雲端監控、智慧運籌管理中心、友善好餐廳APP,及結合跨境物流、金流的新型態旅遊購物服務APP。由於展示內容創新豐富,獲得與會者熱烈迴響。

 

依循PPP模式 落實航空城發展計畫

桃園市長鄭文燦致詞表示,市府甫完成攸關航空城計畫的24場全區預備聽證,釐清各項爭點,有助於促使住宅、產業等各項議題,獲得更加圓滿的處理;譬如目前部分中小企業使用農地作為營業場所,市府正研議先建後遷方案,幫助其妥善遷往產業專區用地。

為了推動航空城計畫,市府與中華電信展開密切合作,迄今已孕育不少豐碩成果。首先,針對經濟部推出的「4G智慧寬頻應用城市補助計畫」(總經費達新台幣50億元),市府與中華電信合力推展的悠遊城市類計畫,共計囊括近10億元補助經費,佔總經費20%;其次在2015年12月,市府與中華電信合作發行行動市民卡,試辦發行1千張,預計2016年增加發行1萬張,速度之快,領先全台灣各縣市。

鄭文燦強調,航空城計畫不應停留在土地開發層次,應力求打造一個足以實現智慧治理、智慧產業、智慧生活的良好環境,因此亟需廣納創新思維、整合ICT技術應用,使航空城躋身全台灣未來城市示範區;舉例而言,目前桃園有多達1,700家物流業者,今後可藉助智慧物流方案,協助這些業者提升營運效率。

他同時認為,桃園是工業首都,全年總用電量佔全台灣13.6%,應徹底落實循環經濟。具體措施包括了桃園將基於「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設立再生水處理廠,以提供予航空城產業運用。另外,大園、觀音、新屋均設有風力發電廠,沿岸風力發電量居全台之冠,而迄今桃園已有2.3萬輛電動機車,領先各個縣市,今後市府將延續這些有利條件,進一步在航空城內推出電動機車U-Moto,落實節能減碳、綠色運輸願景。

值得一提,鄭文燦在上任滿周年之時,正好將太陽能面板推行至第100所學校;設置太陽能面板不僅能達到隔熱、防水、節省電費等效果,還能將產生電力回售予台電,賺取額外收益,因此學校普遍樂意採用此模式。

未來,桃園市政府將繼續藉由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落實航空城的智慧應用發展計畫,使航空城成為未來台灣發展的亮點。

 

智慧航空城為載具 引領建立新產業能量

台灣智慧航空城產業聯盟會長暨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表示,TIAA成立迄今已逾2年,獲得交通部、經濟部大力支持,得以發揮預期功效,為行政院、桃園市政府與桃機場公司等單位,提出有效可行之建議。

智慧航空城係植基於網際網路、物聯網之建設,不僅運用雲端、大數據及資安等技術建立營運平台,亦需善用電信網路建構基本架構,結合台灣所擅長的終端設備實力,讓智慧航空城及智慧城市成為絕佳載具,帶動台灣產業提升能量,建立新的產業能力,以造福社會大眾。

交通部次長吳盟分指出,在桃園市政府與民航局合作下,11月底已完成預備聽證程序,期望未來雙方持續攜手,在2016年4月底前完成正式聽證,使航空城區段徵收大事底定,讓各項智慧應用計畫能有「Body」得以依附、有效推展。

吳盟分接著說,除區段徵收,另外兩項關鍵議題,亦已展露重大契機。其一是機場捷運將於2016年通車,另一則是完成第三航廈國際設計標決標,後續再聽取各方意見,逐步將第三航廈打造成為舉世最先進的智慧機場。綜上所述,可以預見在2020年前,航空城內將有眾多大型計畫有待執行,其間蘊含可觀商機,可望對台灣產業挹注豐沛的推升動能。

 

打造智慧應用城市 引領智慧生活新紀元

為幫助與會者理解智慧城市應用輪廓,本次研討會的上午場,安排三場重要議程。首先由荷蘭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計畫國際事務專案經理Patrick Lie登場,他指出多年前該市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挑戰,開始推動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等計畫,由此觸發一系列智慧城市發展計畫,躍居全球智慧城市的先驅。

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的推動力量,來自一個名為ASC(Amsterdam Smart City)的團隊,係由政府、企業與民間共同組成,彼此透過開放創新平台協作,輔以兼顧各方利益的媒合機制,再以整座城市作為大型生活實驗室,偕同市民將各項專案計畫付諸實行,箇中諸多深具創意的做法,頗值得台灣學習與借鏡。

接著由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登台演說,他指出,為打造「創新、綠能、智慧」的桃園智慧城,該市啟動「i358桃園智慧城市旗艦計畫」,鎖定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產業等三大面向,循序實現效率桃園、行動桃園、宜居桃園、樂活桃園、永續桃園等五項目標,其間則涉及政府治理、永續環境、安全防災、生活教育、文化觀光、交通運輸、醫療照護、產業發展等八個領域。

王明德說,針對前述三大面向,市府已擬妥多項執行方案,譬如「智慧治理」方面的開放政府資料民間加值應用、推動市政大數據智慧營運治理,乃至推動空間治理市政決策分析,「智慧生活」方面的推動智慧校園與數位教學、打造智慧健康照護網絡,及「智慧產業」部份的推動工業4.0產業智慧化、引入雲端產業、活絡青年創業及實踐創客空間…等等措施。

身兼TIAA產業科技應用組召集人與中華電信企客分公司總經理的涂元光,強調智慧城市之價值,可分頭落實到政府、產業與個人等不同參與者。其中政府可藉由提升運作效率,帶出社會利益及高品質服務;產業注重市場機會、回報與最大利益;至於個人(市民),則期盼獲得更好的服務、更多的選擇及更經濟實惠。

為使各參與對象分享利益,中華電信將以高速行動寬頻網路為基底,與地方縣市政府合作,優先朝向「4G便捷城市」目標、全力發展智慧運輸,打通智慧城市的任督二脈,再接續鋪陳智慧政府、智慧觀光、智慧生活、智慧管理與運籌、智慧商圈、智慧永續等各式應用。

 

環繞三大智慧主軸 鋪陳智慧應用成功案例

本次研討會下午場,主辦單位安排八場次成功案例分享。有關「智慧物流」主題,由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組長袁啟亞主講,他表示智慧物流SIG旨在打造航空城為亞太區轉口貨運樞紐,現已出爐的解決方案成果,包括前店後廠物流管理平台架構、貨物快速入出區與使用監管機制,及兩項由國人研發的智慧物流系統,一是適用於轉口營運模式的「多尺寸物件自動才積重量辨識模組」,另一是適用於電子商務模式的「多自動包裹存取站(智取站)」。

有關「智慧航空城複合休閒」主題,由資策會創研所副主任陳桂苓主講,她指出,2015年該SIG重點工作在於建構「六導合一」(導遊、導覽、導航、導購、引導、推導)之智能導遊服務,具體產出成果為智遊商務服務(Taiwan Easy Go),旨在藉由箇中電子商務、外語客服、個人導遊、交通接駁、飯店服務、行動票券、私人秘書等各項機能,滿足外籍商務旅客來台之需求。

在「旅客與市民服務」主題方面,由工研院資通所副組長杜鴻國擔任引言人,指目前該SIG已產出智慧商圈主動式優惠推播服務成果,首階段於新竹世博館展示,主要透過電子看板,提供旅客適地、適需與適時之導購/導航訊息。接著由太和光創辦人兼執行長吉正然介紹「微光計畫」,藉由Beacon定位系統幫助盲人安心行走,使政府無需投注龐大建設經費,即可營造智慧友善城市。

至於「機場智慧化服務」主題,由桃園機場公司資訊處長黃國峰登場演說,其分享了關於A-CDM(機場協調決策管理)、FRCS(Flight Rescheduling Control System)等系統運用成果,證明桃園機場一方面可整合利害關係人資訊,建立共同決策平台,提升整體作業績效,二方面能有效因應颱風等特殊天氣狀況,在機場長時間停止起降後,猶能維持正常的航班時間調整機制。

有關「智慧運籌管理中心」主題,由台灣思科系統(Cisco)副總經理王植煇分享諸多國際經驗,據此歸納出五項產業創新驅動力,分別是有遠見的領導力、全球開放標準、智慧型管理、政府與民間合作(PPP),以及新生態系統,而智慧城市建設路線圖則應涵蓋戰略探索、總體規劃、概念驗證、實施、營運等完整要素。

最後三場成功案例,皆與桃園市政府相關。首先由市府研考會主委劉坤億闡述「4G桃園智慧政府應用」,強調現已完成250項屬於生活安全品質與公共資訊類型的可公開資料集,便於民間加值應用,另透過智慧區里APP即時推播公務訊息,協助里長有效回應里民需求,同時即將提供全台第一條全線提供4G Wi-Fi上網服務捷運線,並致力建構複合型災害預警應變系統。

其次由市府觀光旅遊局局長楊勝評,介紹「4G桃園智慧生活應用」成果,指其智慧觀光服務平台連續三年獲國發會評選為第一名,箇中不僅整合桃園市吃喝玩樂資訊,也採用先進分析與自動排程技術,幫助遊客編輯個人專屬行程;其餘成果還包括推動「一卡多用、多卡合一」的智慧生活市民卡,並悉心規劃建立智慧候車亭、e化智慧教室,也善用iBeacon與QR Code等技術打造智慧動物保護系統。

市府經濟發展局局長張昌財擔任壓軸講師,闡釋「4G桃園智慧產業應用」主題,他強調智慧產業發展關鍵在於智慧機械、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的應用,藉此讓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銷售等垂直與水平價值鏈,皆具備自主感知、自主預測與自主配置能力,從而提升訂製式量產與服務生產力;而桃園市政府也基於工業4.0思考脈絡,將原本需要以人工耗時查詢比對的資料,彙整進入資料庫,再結合程式自動判斷,以期大幅縮短工商申辦流程,促進產業發展。

展望未來,TIAA將與桃園市政府持續攜手合作,充分藉助台灣產業之資通訊整合實力,引領台灣智慧航空城、智慧城市起飛,共同打造台灣下一代產業競爭力。

DIGITIMES中文網  2015/12/28-陳毅斌

原文網址: TIAA與桃園市政府合作 智慧航空城躍居台灣亮點

【跨界人才】雲科大跨領域團隊 榮獲智慧電子美學展金獎

雲科大跨領域團隊榮獲智慧電子美學展金獎

雲科大跨領域團隊 榮獲智慧電子美學展金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跨院系執行智慧空間管理系統平臺建置計畫,計畫成果參加教育部「智慧電子美學展」,獲得金獎殊榮。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連續二年承接「教育部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之智慧電子應用設計聯盟中心」-智慧空間管理系統平臺建置計畫,由該校電子系(薛雅馨與連振凱老師)與創設系(張岑瑤老師)共同執行,以跨院系的開授課程,結合不同領域師生以物聯網中的可見光通訊(VLC)為技術主軸下進行室內應用的創意發想、情境塑造、外觀與功能設計,發展此項最新技術的各種應用作品。

計畫主持人電子系薛雅馨副教授表示此次課程,跨領域團隊由電子系、創設系、機械系等同學組成,透過跨領域師生的腦力激盪,完成4件兼具外觀與功能設計之作品,包含:商務飯店服務機器人、光通訊火災逃生手電筒、辦公室資料保密系統、失智高齡者室內安全定位系統。作品皆搭配APP之設計,具有高度實用性,於教育部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成果展上展示獲得眾多好評。

在張岑瑤老師與薛雅馨老師指導下,作品參加教育部「智慧電子美學展」競賽,在全台近40所大專校院參與團隊競爭下,由電子系(王碩輝、陳佾塏、甘博方)、創設系(劉正儀、何采錚、李志家)共同創作之「Light to Life光通訊火災逃生手電筒」取得金獎殊榮。 該作品整合多項功能,平時為房間壁燈,火災時提供緊急逃生提醒、即時逃生路線指引、手電筒與求救聲響,以及飯店端APP可進行住客管理與逃生動態掌握等完整功能。

另一件佳作作品為「GUARD 辦公室資料保密系統」,其具有全方位的機密保密系統可避免企業資料外洩,由電子系(陳勤泓、林裕哲、李昀叡)、創設系(張湘華、劉芳、黃瑋倫、黃姿婷)共同創作。另外二件入圍作品,商務飯店服務機器人創作團隊為電子系(林義峰、劉庭君、黃信翰)、機械系(鄭湖漢)、創設系(徐楷婷、陳彥婷、許瑄文),失智高齡者室內安全定位系統創作團隊為電子系(潘偉捷、劉育麟、廖耕廷、郭柏興)、創設系(吳佳真、陳品儒)。雲林科技大學將持續培育具創新思考與實踐能力之跨領域與創客人才。

訊息來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2016騏驥坊創客冬令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