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林之晨:「教釣魚」已不夠,該培養下一代「發明魚竿」特質

青年創業家、新任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理事長(TiEA)理事長林之晨長年在網路產業翻滾,辦公室同仁說他有時會露出「屁孩臉」,他帶著赤子之心,總是對學習抱持高度熱情,也因為不斷精進、觀察思考,他對台灣科技產業發展、未來人才培育都有切要的觀點。

a4e650cc90c5a2607d8e9ea19f3054bd-38492.jpg

「AppWorks之初創投」和許多軟體公司一樣,給人的感覺很透明、舒適。一進門就是擺著義式咖啡機的小吧台。轉個彎,一個個透明隔間裡,辦公桌可自由調整高低,員工大多站著工作。

最特別的,是走道上擺著一台瘋狂卡丁車(Razor Crazy Cart),創辦人林之晨常童心未泯的開著這台「玩具」車繞行辦公室。今年38歲,出身醫生世家的林之晨,沒有選擇繼承衣缽,他從小學迷上電腦開始,就自學程式設計,讀化工系大三時開始創業,一直在網路產業翻滾。

林之晨長年在網誌Mr. Jamie分享他對國際科技新知、趨勢發展的觀察和觀點。即使在三月從詹宏志手中,接下「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理事長(TiEA)」一職,這項每天早上5點起床閱讀資料,寫文章的「思想舉重」習慣也沒有改變。

為解決學用落差的教育困境,他更直接開辦AppWorks School,培育網路人才。他希望示範21世紀的教育模式,培育能應付世界產業趨勢優秀人才,這樣的構想讓原本預計只招收10人的小班課,吸引了超過300人報名。他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到國中小程式設計教育的重要,以及台灣未來人才應該具備的特質。以下是訪談菁華:

未來的孩子要能與機器溝通

問:你在TiEA理事長交接典禮上,強調人才培育必須從國中小推行程式設計教育做起,你建議該如何做?

答:十九世紀人類想解決文盲問題,那時不懂文字就沒有社會競爭力;二十世紀全球化,如果不懂英文,你就無法跨出國界、和他人溝通。

如今二十一世紀面對的是科技、機器人這個「新興族群」,一群機器與人類在未來的生活中將難分彼此,而程式設計正如同機器人的語言,如果你不懂程式語言,你未來無法了解機器的工作邏輯、文化,你就沒有辦法跟他們有效溝通而喪失競爭力、難以生存,變成一個弱勢者。

我認為政府推行第一步得先去溝通推動程式教育背後的原因,先取得一個全民的共識,到底為什麼重要,重要在哪裡?學習程式語言並非要求孩子真的學會去寫軟體,而是幫助孩子去了解這個未來550億物聯網產品的「族群」。

問:你認為台灣未來需要的人才,應該要具備哪些能力?

答:我覺得不應該問能力,應該問「特質」,這是能力背後的東西。我在很多成功的創業者身上發現一種好奇、不斷追尋「為什麼」的特質。

20世紀的教育從工業革命發展出來,當時工廠都在做一些重複性的事情,只要求你「接受知識(What)」和「如何運用(How)」。它的假設是,我只要給了你這個「能力」,你就可以接下來吃30年。好比我1996年進化工系時的課本編纂於1960年代,石化工業那三十年來就沒有太多的改變,所以它只要把這些完成的研發教給學生,他們就能得到這個能力去中油任職。

然而,網路降臨把整個世界從工業革命反覆複製的世界,變成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改變的世界。網站每半年都在改版,2015年成功的公司、2016年都不一定存在。

因此,現今有競爭力的人才該講究的不是你釣魚的能力、也不是你有沒有魚竿,而是你能不能發明出魚竿?發明出魚竿需要的是態度、是特質,所以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該再做重複性的能力訓練,應該是去啟發年輕人學習的興趣、好奇心,自我管理、自我行銷的能力,思考、溝通、具備同理心等特質,因為講求的「能力」,你今天學了,明天這個能力就沒有價值了。

業界挽袖,創辦未來學校

問:國外愈來愈多企業自己辦學培養人才,你最近也開辦AppWorks School,目的何在?為何只招收十名學生?

答:台灣學用落差很嚴重,青年失業率高達12%,我們創業者是看到問題就想嘗試改變。既然政府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教育體制有點轉不過身來,那我們先從民間整合資源著手改變。民間彈性較大、可以做比較多的試驗,很多時候民間示範給政府看,如果成功了政府再來複製、放大也未嘗不可。

成立這間實體學校,目的是要培養網路人才。籌備一年多,但因資源有限,所以只先收10名(編按:目前已吸引超過300人報名)。我們希望招收20歲以上、每週願意花75小時學習的全職學生。分兩部份,現在有很多線上教育平台,所有的授業都可以外包給全世界教課最厲害的老師,學生在下課時間自學這些線上課程。其餘在課堂上的時間,邀請來的業師只需要專注於傳道、協助學員「解惑」。短期內,我們覺得這兩項還沒辦法外包給internet。因為每個人的「惑」都不一樣,所以必須要一種個人化的方法。我們希望老師從授業中解放出來,協助學生在過程中領悟到人生道理、工作的道理,讓他成為更厲害的人。

問:這樣的辦學理念,是否跟你自己學習經驗有關?談談你學程式設計的過程?

答:大概10歲時,父親買了一台電腦回家,拿著一本程式的書在那邊寫,叫我過去一起看。看他按了一個輸入鍵(Enter),電腦就開始唱兩隻老虎。在電視只有三台的時代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就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我也要學,我也要想辦法教它做我想要它做的事。一開始只是照打,久而久之就開始改遊戲、寫一些自動化的指令。工程師都很懶惰,因為你懶惰你才會想要自動化嘛!寫一些程式讓電腦執行,讓我的人生稍微輕鬆一點。

在沒有internet的時代,你碰到問題根本不知道要問誰,那時候最痛苦。常常寫一個小時的程式,可能要花9個小時的找蟲(debug),有時候甚至就為了一個分號、一個引號,浪費了一整天。在那個掙扎、挫折的過程裡其實很需要人家提點、討論,才會有成果、成就感、進而進步。所以我們的課堂上,希望專注在協助你解決這個最挫折的過程。

盼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忱

問:你的大兒子在一般公立學校裡求學,你會有什麼樣的擔心?

答:我不擔心他在公校的環境,讓他碰碰挫折、活在不愉快或是沒有效率的節奏下,說不定也是一種能讓他得到領悟的過程。除非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否則我不去刻意影響孩子的人生。譬如他解數學題5+8先寫13,下面圈圈畫錯了,然後老師就說因為沒照我的方法所以你這題錯了,這樣無傷大雅的小事我知道不對,但也不會去抗議。有時,回想自己小時候得到一些老師的管教,也不一定是壞事。

我比較擔心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現在的中小學,慢慢有一些些改變,但基本邏輯還是圍繞在重覆練習知識技能上。我不是教育專家,但如果一直逼孩子做同樣的事情,到時他會對到底為何而學習,完全失去熱忱。我會想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多在家與孩子聊聊每件事情的「為什麼」, 也想辦法提供他多元學習管道和好奇心。好在他是一台「碎紙機」,很愛閱讀,我與太太每週網購一箱書他都能吃光。

我也盡量跟他解釋我工作的意義。例如,他看到我早上在寫文章,會問我為什麼打字?我會告訴他,我在寫文章,我的文章每天會有幾千個讀者來看,我想要讓我的文章可以影響到他們,他們如果變得更好、那台灣也會變得更好,希望潛移默化讓他覺得這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也培養他的使命感。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預計在105年暑假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四地同步開設夏令營,讓創客教育更為普及!暑期營隊相關資訊,敬請參考活動頁面

<親子天下>授權轉載 林之晨:「教釣魚」已不夠,該培養下一代「發明魚竿」特質

【創客教育】教育下一波:程式設計開啟孩子的未來

教育下一波:程式設計開啟孩子的未來.jpg

曾經是宅男與工程師專屬的「程式設計」,為何成為和閱讀、算數一樣重要的「新世代讀寫素養」?全球瘋程式設計的現象,將如何改變下一代的教育?

程式設計讓你想到什麼?
一看到就頭昏眼花、充滿一堆看不懂符號的反白黑底螢幕?不修邊幅的宅男?難以溝通的電腦工程師、駭客?
這個世代的程式設計已經和你的刻板印象不同!全球現正興起一股不分國籍、年齡與性別的「程式熱」。
程式設計是全世界兩億大人、小孩體驗過的「新流行」。美國非營利組織Code.org發起「一小時學寫程式」(Hour of Code)活動,利用動畫《星際大戰》、《冰雪奇緣》、遊戲《當個創世神》,吸引四歲到一百零四歲的人上線學寫程式。
這項全球超過兩億人參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學習活動,獲得美國政商、科技界的全力加持。總統歐巴馬(Brack Obama)成為全球第一位寫出程式碼的總統;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Dropbox創作者安德魯.休斯頓(Andrew Houston),都錄製教學短片,直接教你寫程式的訣竅。
程式設計變成小孩的「新遊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為兒童開發的程式語言Scratch,藉由堆疊、組合積木式指令,創造屬於自己的遊戲、動畫、影音和故事。Scratch官網從二○○七年開站以來,已有超過九百萬名會員(年齡集中於十到十五歲),創造出一千二百萬個作品。

培養國家競爭力 各國政府納程式設計入課綱

程式設計更成為世界各國開創國家競爭力,教育體系從小培養未來人才的基礎關鍵能力。
全世界最早將程式設計納入小學教育課綱的國家,是Skype的發源地、波羅地海小國愛沙尼亞。從二○一二年起,該國孩子從小一開始,邊玩機器人邊學寫程式,希望他們「不只會用電腦,還會設計電腦、創造新電腦」。愛沙尼亞總統曾經公開說明:「對美國而言,學程式是怕工作未來被科技取代,但對僅有一百四十萬人口的愛沙尼亞來說,學程式是為善用每一個人力,將決定國家未來的生存。」
創意大國英國也在二○一四年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英國孩子從五歲起學習Scratch,到十一歲,必須具備電腦的「雙語」能力:至少能夠使用兩種程式語言。全新課程不僅教導「使用科技」,更能從「玩家」變成「開發者」,進而培養「孵育新想法,並努力去實現」的創業精神。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經有包括歐洲十五國、澳洲與台灣共十七個國家,正式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另外,南韓、以色列、荷蘭等國,程式設計沒有進入課綱,卻直接成為中小學課程。
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一月底更直接宣布,「在新經濟時代,電腦科學不再是選修科目,而是基礎能力,就像讀、寫、算數一樣重要。」將投入四十億美元,提供各州從幼兒園到高中完整的電腦科學教育,而學習程式語言是這一切的基礎。

台灣、歐洲15國,程式設計已納入課綱
▲ 愛沙尼亞,2012年全球最早納入中小學課綱

▲ 英國,從5歲開始循序漸進學習電腦科學、程式設計

▲ 西班牙、法國、奧地利、保加利亞、捷克、丹麥、匈牙利、愛爾蘭、立陶宛、馬爾他、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這些國家均已納入課綱

▲ 芬蘭、比利時預計2016年研議入核心課綱

▲ 台灣已納入2018年要實行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加值工作能力 透過電腦,分析數據、拆解問題

為什麼,程式設計成為下一個世代教育關鍵字?

1. 大量軟體相關工作的需求
根據美國勞工局調查,到二○二四年全美將有一百萬個電腦科學專業相關職缺,卻只有四十萬名相關系所畢業生能勝任。在軟體逐漸主導的世界,除了程式設計師、軟體工程師,也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專業加入。
還有更多不直接和電腦資訊科學有關聯的工作,例如,金融銀行業、醫學界、新聞界、甚至娛樂業,也都需要懂程式語言和程式設計的人才。
未來,各行各業的工作者都必須透過電腦,把巨大的問題拆解成一系列小問題,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
歐巴馬在演講中舉例,現在的汽車技工除了更換機油,還必須懂得修改上百萬條的電腦程式,比打造太空梭還複雜;醫院的護士也要看懂數據分析,才能利用電子系統管理病人健康。
2. 掌控數位生活的便利

未來的日常生活,也只會愈來愈走向數位化,被電腦產品包圍。
美國思科(Cisco)及洋基通運公司(DHL)聯合趨勢報告指出,全球現在有一百五十億個科技產品,到二○二○年將有五百億個物聯網產品(Internet of Things)。
台灣的之初創投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林之晨提醒,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每個人身邊至少已經有二、三個電腦相關的用品。未來,生活中的一切,車、冰箱、電視都會透過網路驅動,「了解程式語言會讓設備來服務你,更符合你的需要,而不是受限於他人的設計,」他說。
面對全面數位化的時代,每個人都要懂得電腦的語言,設計語言簡單的說,就是電腦的語言。

未來電腦科學 專業人士薪水多40%

▲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公司(Brookings)研究,同樣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終身薪資119萬美元),電腦科學領域畢業生薪水將多40%(終身薪資167萬美元)

▲ 美國勞工統計局(U.S Labour Stastics)調查,2024年全美將有100萬個電腦科學專業相關職缺

▲ 歐洲學校網(European Schoolnet)指出,2020年時全歐洲就業市場將會需要80萬名具備電腦科技能力的人才

學習程式語言,常被比喻為學習另一種「外語」。學英語讓我們得以和不同國家的人溝通,程式語言則讓我們和電腦溝通。學會程式設計,就懂得如何對電腦下指令,指揮它做出你指定的動作。
各國將程式設計納入基礎教育,主要目的不只是培養軟體工程師,更是要培養:

1.電腦的邏輯思維、問題解決的能力

2.駕馭科技的能力,利用科技來創新,改變世界

3.新的表達和創造能力
Scratch研發者、麻省理工大學(MIT)媒體實驗室的密契爾.瑞斯尼克(Mitchel Resnick)看見全球Scratch愛好者,創造出來無數獨特的互動遊戲、影片、甚至節慶賀卡,因此主張,「程式設計是一種未來人們組織、表達、分享想法的新形式,就像學英文,不僅學單字和文法,更學會自由表達自己。」

理工不再是男性專利 透過科技助人,女孩更有自信

在這波全球程式設計運動中,女孩成為注目焦點。和理工科領域中女性是稀有動物一樣,目前,從事全世界的程式設計相關工作,只有一一%是女性。因此,提高女孩參與的興趣和能力,也成為全球領袖的當務之急。
找到讓女孩起而效尤的典範
全世界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愛達.勒芙蕾(Ada Lovelace),是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女兒。六?年代,替超音速協和式客機設計飛行紀錄器黑盒子軟體程式的,也是一群女性軟體工程師(見一三?頁)。
全球出現許多「女生專屬寫程式」的社群團體
Google特別為女孩推出Made with code網站,以皮克斯動畫《腦筋急轉彎》中的主角雷莉吸引女孩進入程式世界; Girls Who Code則集結各行業喜歡程式設計的女性,彼此交流和分享,找到安慰和共鳴。
鼓勵女孩學程式的動機也和男孩不同
比起單純學程式設計的「技能」,女孩對於幫助別人、拯救世界更有興趣和感覺。因此訴求給女孩的程式設計課的包裝,絕不能以程式語言html、Python為標題,而必須從社會影響力、解決危機與問題的主題出發,加入情感、溫暖的元素,才會讓她們有學習動機。
程式設計風潮,也吹到台灣。
除了中小學生將在二○一八年開始學程式設計,台大、清大、交大等大學人文、社會科系,也開出文科專屬程式設計選修課,讓學生有跨領域專長,為未來職涯「加值」。
在程式設計還未普及到每個孩子的學習之前,已經有少數孩子因此改變了學習重點,甚至生命方向。
高一的廖偉涵是自學生,原本對未來的期待是「考建中、上台大」,走一條穩當安全的人生勝利組之路。但小六那年學程式設計之後「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於是廖偉涵在九年級開始在家自學,透過線上課程自學進階程式設計,他改變了人生的規劃,「決定冒險,目標是要去矽谷闖一闖」。
十六歲的廖偉涵臉上不脫稚嫩,但說起程式設計卻滔滔不絕難掩熱情,在程式設計的學習過程裡,他除了學到程式設計的技巧,還有面對失敗、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程式設計也為他搭了一座橋,讓他認識國內寫程式的愛好者,以及世界產業趨勢。

翻轉學習定義 沒有對錯的世界,挑戰的都是自己

程式設計的學習過程,也將挑戰傳統教育裡的舊思維和做法。
程式設計沒有所謂「唯一正解」,也因此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一百分。「程式設計是個從點子發想、動手創作、不斷反思的過程,沒有所謂及格六十分、滿分一百分,每個題目都有千萬種解法,沒有『正確』與否,可以不斷挑戰以更短的程式行數,達到同樣的目標,」創造「鄉民文化」的 Ptt 創站站長戴志洋說。
他回想,自己從小在電腦中摸索、犯錯、揪錯、發明新的解決方案,培養了抗壓性和耐挫力。現在他成為爸爸,也不斷提醒自己,要當一個放手讓孩子不斷嘗試錯誤的父親。
程式設計同時也是培養自學、創新、實作能力的最佳方法。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從自己學習和教課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程式最快的方法不是靠老師在台上一直講,而是靠自己學、自己動手試。在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不懂的問題,就上網找資料、或去網路論壇爬文、問人。」這種自學的訓練和能力,正是未來人才不被淘汰的關鍵。因此,他認為程式設計教育是讓孩子自己思考、設計並實作的各種創作體驗中,成本最低的方式,愈早開始學習愈好。
許多非本科系的大人,也為了工作需要,而自學程式設計,開拓了對教養、教育的地平線。
自認是電腦白痴的媽媽陳彥融現在是網站企劃,她自學程式語言的歷程,讓她格外重視孩子邏輯思考、及動手做能力的養成。她陪伴女兒從小一開始接觸Scratch,「如果只是為了將來找一份好工作,那太無趣了。」她說,程式設計有趣在於,一台電腦就可以做出會跑、會動的東西,可以把腦袋中的想像力化為實際,可以不斷嘗試錯誤、修正、建構,可以觀察人們的需要、解決大家的難題,享受創客(Maker)的成就樂趣。
程式設計並不會取代原有的教育價值。相反的,當程式設計教育能夠依循孩子的發展,才可能在教育領域落地生根,而非曇花一現的教育流行。
「沒有標準答案」的程式設計教育,主張孩子在有趣的環境中去「玩程式」,不斷從錯誤中嘗試。它的精神和主張,影響所及絕不僅是科技教育,也將重新定義對學習的看法。

程式設計培養7大能力

● 了解電腦的邏輯思維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駕馭科技的能力

● 用科技表達和創造的能力

● 實做的能力

● 自學的能力

 

“你不一定要擁抱程式設計,但必須了解它,才能在孩子開始學習程式設計時,鼓勵、支持他,勇敢駕馭科技、改變世界。”

●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預計在105年暑假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四地同步開設夏令營,讓創客教育更為普及!暑期營隊相關資訊,敬請參考活動頁面

<親子天下>授權轉載  教育下一波:程式設計開啟孩子的未來

【創客講座】2016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

張昭鼎_ver20160302-2.png

● 議題:科學教育新型態-創客與網路公民科學
● 時間:2016年4月23日(星期六)09:20~16:50
● 地點:臺大校園內 中研院原分所一樓 浦大邦講堂(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點此觀看地圖/入場路線圖

● 主辦單位:張昭鼎紀念基金會、科學月刊社

● 報名網址:http://ppt.cc/iRFYC

● 詳細議程:http://ppt.cc/mNSs4
● 本活動免費參加,並備有午餐,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報名參與!
● 本研討會並提供教師研習時數認證,全程參與本研討會之教師,將核予研習時數6小時!

【創客教育】2016騏驥坊創客冬令營-南崁國小3D列印科學班

合照

2016/2/1~2/5【騏驥坊創客教育團隊】在桃園市【南崁國小】開設3D列印科學班,由中央大學電機系/通訊系/資管系組成的專業講師團隊授課。五天營隊的課程內容,包括3D列印原理介紹、個人專屬名牌設計、工業機台介紹、操作3D建模軟體Tinkercad、室內設計準則、3D列印特色時鐘、工業設計法則等,豐富而充實的內容,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寒假!

本次使用知名3D建模軟體 Tinkercad 作為教學教材 (同場加映:輕鬆上手的3D列印軟體 Tinkercad)

老師先講解如何使用建模軟體
指導學員指導學員3
大家都很聰明耶~很快的學會了如何操作軟體!
指導學員2

認真操作3D建模軟體 Tinkercad
軟體操作1軟體操作

大家的作品終於印好囉!小心打磨後製自己的作品~
打磨作品作品打磨

成品出爐—3D列印的個性時鐘與小房子
作品合1作品合2

邀請每位小朋友上台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

頒發證書跟VIP獎盃囉~

學員們跟我們漂亮的瑋珊老師合照!

可愛的家綺老師也很受歡迎喔~

看到每個學員拿到獎狀後,開心的模樣,老師們也替你們感到高興!
Featured Image -- 4420

同步發表於:http://ppt.cc/1lA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