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家、新任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理事長(TiEA)理事長林之晨長年在網路產業翻滾,辦公室同仁說他有時會露出「屁孩臉」,他帶著赤子之心,總是對學習抱持高度熱情,也因為不斷精進、觀察思考,他對台灣科技產業發展、未來人才培育都有切要的觀點。
「AppWorks之初創投」和許多軟體公司一樣,給人的感覺很透明、舒適。一進門就是擺著義式咖啡機的小吧台。轉個彎,一個個透明隔間裡,辦公桌可自由調整高低,員工大多站著工作。
最特別的,是走道上擺著一台瘋狂卡丁車(Razor Crazy Cart),創辦人林之晨常童心未泯的開著這台「玩具」車繞行辦公室。今年38歲,出身醫生世家的林之晨,沒有選擇繼承衣缽,他從小學迷上電腦開始,就自學程式設計,讀化工系大三時開始創業,一直在網路產業翻滾。
林之晨長年在網誌Mr. Jamie分享他對國際科技新知、趨勢發展的觀察和觀點。即使在三月從詹宏志手中,接下「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發展協會理事長(TiEA)」一職,這項每天早上5點起床閱讀資料,寫文章的「思想舉重」習慣也沒有改變。
為解決學用落差的教育困境,他更直接開辦AppWorks School,培育網路人才。他希望示範21世紀的教育模式,培育能應付世界產業趨勢優秀人才,這樣的構想讓原本預計只招收10人的小班課,吸引了超過300人報名。他接受《親子天下》專訪,談到國中小程式設計教育的重要,以及台灣未來人才應該具備的特質。以下是訪談菁華:
未來的孩子要能與機器溝通
問:你在TiEA理事長交接典禮上,強調人才培育必須從國中小推行程式設計教育做起,你建議該如何做?
答:十九世紀人類想解決文盲問題,那時不懂文字就沒有社會競爭力;二十世紀全球化,如果不懂英文,你就無法跨出國界、和他人溝通。
如今二十一世紀面對的是科技、機器人這個「新興族群」,一群機器與人類在未來的生活中將難分彼此,而程式設計正如同機器人的語言,如果你不懂程式語言,你未來無法了解機器的工作邏輯、文化,你就沒有辦法跟他們有效溝通而喪失競爭力、難以生存,變成一個弱勢者。
我認為政府推行第一步得先去溝通推動程式教育背後的原因,先取得一個全民的共識,到底為什麼重要,重要在哪裡?學習程式語言並非要求孩子真的學會去寫軟體,而是幫助孩子去了解這個未來550億物聯網產品的「族群」。
問:你認為台灣未來需要的人才,應該要具備哪些能力?
答:我覺得不應該問能力,應該問「特質」,這是能力背後的東西。我在很多成功的創業者身上發現一種好奇、不斷追尋「為什麼」的特質。
20世紀的教育從工業革命發展出來,當時工廠都在做一些重複性的事情,只要求你「接受知識(What)」和「如何運用(How)」。它的假設是,我只要給了你這個「能力」,你就可以接下來吃30年。好比我1996年進化工系時的課本編纂於1960年代,石化工業那三十年來就沒有太多的改變,所以它只要把這些完成的研發教給學生,他們就能得到這個能力去中油任職。
然而,網路降臨把整個世界從工業革命反覆複製的世界,變成一個無時無刻都在改變的世界。網站每半年都在改版,2015年成功的公司、2016年都不一定存在。
因此,現今有競爭力的人才該講究的不是你釣魚的能力、也不是你有沒有魚竿,而是你能不能發明出魚竿?發明出魚竿需要的是態度、是特質,所以我們的教育體系不該再做重複性的能力訓練,應該是去啟發年輕人學習的興趣、好奇心,自我管理、自我行銷的能力,思考、溝通、具備同理心等特質,因為講求的「能力」,你今天學了,明天這個能力就沒有價值了。
業界挽袖,創辦未來學校
問:國外愈來愈多企業自己辦學培養人才,你最近也開辦AppWorks School,目的何在?為何只招收十名學生?
答:台灣學用落差很嚴重,青年失業率高達12%,我們創業者是看到問題就想嘗試改變。既然政府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教育體制有點轉不過身來,那我們先從民間整合資源著手改變。民間彈性較大、可以做比較多的試驗,很多時候民間示範給政府看,如果成功了政府再來複製、放大也未嘗不可。
成立這間實體學校,目的是要培養網路人才。籌備一年多,但因資源有限,所以只先收10名(編按:目前已吸引超過300人報名)。我們希望招收20歲以上、每週願意花75小時學習的全職學生。分兩部份,現在有很多線上教育平台,所有的授業都可以外包給全世界教課最厲害的老師,學生在下課時間自學這些線上課程。其餘在課堂上的時間,邀請來的業師只需要專注於傳道、協助學員「解惑」。短期內,我們覺得這兩項還沒辦法外包給internet。因為每個人的「惑」都不一樣,所以必須要一種個人化的方法。我們希望老師從授業中解放出來,協助學生在過程中領悟到人生道理、工作的道理,讓他成為更厲害的人。
問:這樣的辦學理念,是否跟你自己學習經驗有關?談談你學程式設計的過程?
答:大概10歲時,父親買了一台電腦回家,拿著一本程式的書在那邊寫,叫我過去一起看。看他按了一個輸入鍵(Enter),電腦就開始唱兩隻老虎。在電視只有三台的時代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就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我也要學,我也要想辦法教它做我想要它做的事。一開始只是照打,久而久之就開始改遊戲、寫一些自動化的指令。工程師都很懶惰,因為你懶惰你才會想要自動化嘛!寫一些程式讓電腦執行,讓我的人生稍微輕鬆一點。
在沒有internet的時代,你碰到問題根本不知道要問誰,那時候最痛苦。常常寫一個小時的程式,可能要花9個小時的找蟲(debug),有時候甚至就為了一個分號、一個引號,浪費了一整天。在那個掙扎、挫折的過程裡其實很需要人家提點、討論,才會有成果、成就感、進而進步。所以我們的課堂上,希望專注在協助你解決這個最挫折的過程。
盼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忱
問:你的大兒子在一般公立學校裡求學,你會有什麼樣的擔心?
答:我不擔心他在公校的環境,讓他碰碰挫折、活在不愉快或是沒有效率的節奏下,說不定也是一種能讓他得到領悟的過程。除非是非常關鍵的事情,否則我不去刻意影響孩子的人生。譬如他解數學題5+8先寫13,下面圈圈畫錯了,然後老師就說因為沒照我的方法所以你這題錯了,這樣無傷大雅的小事我知道不對,但也不會去抗議。有時,回想自己小時候得到一些老師的管教,也不一定是壞事。
我比較擔心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現在的中小學,慢慢有一些些改變,但基本邏輯還是圍繞在重覆練習知識技能上。我不是教育專家,但如果一直逼孩子做同樣的事情,到時他會對到底為何而學習,完全失去熱忱。我會想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彌補,多在家與孩子聊聊每件事情的「為什麼」, 也想辦法提供他多元學習管道和好奇心。好在他是一台「碎紙機」,很愛閱讀,我與太太每週網購一箱書他都能吃光。
我也盡量跟他解釋我工作的意義。例如,他看到我早上在寫文章,會問我為什麼打字?我會告訴他,我在寫文章,我的文章每天會有幾千個讀者來看,我想要讓我的文章可以影響到他們,他們如果變得更好、那台灣也會變得更好,希望潛移默化讓他覺得這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也培養他的使命感。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預計在105年暑假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四地同步開設夏令營,讓創客教育更為普及!暑期營隊相關資訊,敬請參考活動頁面!
<親子天下>授權轉載 林之晨:「教釣魚」已不夠,該培養下一代「發明魚竿」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