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創客教育專區 大觀國中「一園一區一走廊」啟用

創客夏令營始業典禮-林局長與學生合影。(圖/教育部)

全國首創,創客教育廊帶「一園一區一走廊」25日下午於大觀國中啟用,由教育局林奕華局長、大觀國中顏學復校長、海峽兩岸交流學會伍必中會長等人進行揭牌儀式及體驗。透過民間力量引進兩岸知名科技及文創資源,建置全台首座「科技藝術專區」,打造創客教育所需美感剪裁、程式設計、食農手做等學習空間。

爾後進一步透過校園空間盤整,利用活力樓轉角空間融入「新北創客123」等概念建置創客走廊,該走廊除以創客發展歷程、工具介紹、創客作品等靜態展示外,更設置影音及手作牆等新型互動科技,鼓勵學校師生隨時可進行創客發想。

 

林局長與學童體驗「一園一區一走廊」 大觀國中創客教育廊帶。(圖/教育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104年率全國之先推廣創客教育,建置6校成為創客中心,教育局長林奕華表示,新北「創客教育」強調動手實作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首重「實作」、「創意」、「整合」及「自學」四大理念,期許現場教學從「基礎工具學習」、「模組架構熟悉」到「創發作品產生」培養學生創客素養及相關核心能力。

新北市今年將以「校校有創客」為目標,陸續於9至12月辦理創客季相關活動,如9月辦理創客百場研習、偏鄉創客體驗;10月辦理兩岸創客論壇及創意滑車,11月辦理師生創客松及決戰伸展臺等。12月起,將媒合學校與相關創客資源,補助國小於內開設創客性社團,並於107年公布本市「創客三階課程教學手札與示例」,透過社團課程引導,具體實踐校校有創客。

 

林局長體驗「一園一區一走廊」 大觀國中創客教育廊帶。(圖/教育部)

大觀國中校長顏學復表示,校園內引進民間資源建置「中華科技藝術教育專區」,包含「時裝設計」、「3D水族」、「畢卡索繪圖」、「編程機器人」、「食農探索」等空間,近期更完成創客走廊一、二期建置,未來更規畫成立「創客型態非營利幼兒園」。

創客教育的發展除空間的營造外,更需要整體環境的相互配搭。學校為藝術教育特色學校,除透過民間力量引進兩岸知名科技及文創資源,建置全台首座「科技藝術專區」,打造創客教育所需美感剪裁、程式設計、食農手做等學習空間外,更進一步透過校園空間盤整,利用活力樓轉角空間融入「新北創客123」等概念建置創客走廊,該走廊除以創客發展歷程、工具介紹、創客作品等靜態展示外,更設置影音及手作牆等新型互動科技,鼓勵學校師生隨時可進行創客發想。

教育部有感於創客教育推動之重要性,連續2年與本市共同合作於大觀國中「中華科技藝術教育專區」辦理暑期夏令營,今年全額補助來自新北市、花蓮縣、桃竹苗區等4梯次近300名偏鄉學生參與四天三夜的學習。

今日的始業式,參與學生為本市屈尺、義方、大鵬及龜山國小,參與的新北市屈尺國小李紹麟學生特別期待「編程創客機器人」課程,因為從小就喜歡機器人,沒想到現在可以透過簡單的程式指令操作,就可以讓機器人完成任務,自己可以主導的感覺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中時電子報 2017/07/26

【政府政策】創客教育 國發會向高雄第一科大取經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鑒於「創客(Maker)文化」是臺灣產業發展主要的成長動能,11月10日邀集各地方政府及中央相關部會約60人上午參訪國立中山大學的產學研發成果後,下午參訪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簡稱第一科大)「創夢工場」,了解創客教育的推動執行過程,期未來將「創新創業」從高雄推向各地方政府,為我國產業發展打造成創業、創新的溫暖環境。

第一科大校長陳振遠表示,該校在 2010 年就率先全國各校,轉型「創業型大學」,致力推動創客教育,除於2015 年建置500坪「創夢工場」,今年11月下旬將啟用270坪的「創客基地」,包括木工、機工、電子、資工、3D 列印及文創商品設計開發等五大實作區,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精神。陳振遠除代表校方感謝國發會的訪視肯定,未來也將持續肩負培育創新人才的使命,與各大專校院及高中職、國中小夥伴學校分享創客經驗,落實政府政策,串聯校園與產業共同創新,為學生打造更多元的創新創業學習環境。

國發會此次參訪活動由主任秘書曾雪如主持、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戴淑芬引言介紹。兩人均肯定第一科大致力於推動創客文化、鼓勵青年創業、創新產業等貢獻,也認同該校積極向下扎根創客教育的目標方針。

曾雪如表示,創客運動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不僅顛覆舊有的經濟生產方式與教育思維,也成為創新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因此國發會特別以「翻轉新產業──創新創業與創客文化」為主題,取經第一科大創夢工場推動創客教育的作法,進行經驗分享及意見交流,藉由創客教學,以科技革新、軟硬整合觀點,連結在地業者共同探討,藉此激勵創新創業動能。

創客精神強調創意動手做,透過動手做展現創意。因此,第一科大特別安排國發會一行人體驗3D列印,透過動手實作的過程,感受創意來自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挖掘問題,進而想辦法解決的創新創業精神。

轉錄 <中央社> 2016-11-10

【產業趨勢】柴火創客空間要將造物中心複製全大陸

大陸總理李克強在“柴火創客空間”考察時,體驗年輕“創客”的創意產品,稱讚他們充分對接市場需求,創客創意無限。總理說,“你們的奇思妙想和豐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這種活力和創造,將會成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不熄引擎”。

因為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的到訪,柴火創客空間成了華僑城創意園的“地標”。與總理一年多前到訪時相比,柴火在內部陳設上有了不少的改變。進門右手邊的小方臺上,擺放了簡單的焊接工具和電路板等材料,讓來訪的客人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體驗動手的樂趣,左手的架子上陳列著創客們的手工作品,正面的隔斷牆上是一幅燈光藝術裝置,把手指放在一個個的燈罩上面,它會慢慢改變顏色。隔斷牆的另一面,是創客們工具陳列架,房間正中大大的工作臺是創客們工作和分享的區域。為了不讓來訪者打擾到創客們的工作,柴火又在同一層樓租下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單獨房間,給創客們一個靜心“創想”的環境。

空間上的小改造,體現了柴火創客空間的大心思。“創客一定要動手去造物,去分享”,柴火創客空間的運營經理蘇海燕說,我們希望把“造物”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創客文化。

原來柴火創客空間的辦工廠所肩負傳播及普及創客文化的使命,僅2016年前9個月,柴火創客空間就接待來訪約30000人次,舉辦了超過100場工作坊與分享會。30個國家的資深創客、設計師、藝術家來到這裡分享他們的遠見卓識和造物樂趣,他們中有瑞典駐華大使科技參贊、有致力於推動美國創客運動的資深科技顧問,也有戈登貝蒂摩爾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等。

在柴火的運營者看來,創新不能僅局限在智慧硬體領域,它應該跨界。這一年多來,柴火的活動從科技向文化藝術等領域擴展。在這裡與大眾見面的創客項目中,既有推動分子生物學普及的開源分光光度計專案,也有生物創客推動生物支付所研發的植入晶片技術,還有在眾籌平臺上獲得巨大成功的電動滑板項目等。

“只有激發大眾對創客文化的興趣、不斷傳播創新的火種,才能推動大眾創新的發展”,蘇海燕說,這一年多來,柴火成立專業團隊致力於推動國內創客教育發展,提供創客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包括校園創客空間規劃建設、創客教育課程體系等,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創客教育品牌之一。

現在的柴火不僅是創客教育的基地,也是對接中外創客與產業界的橋樑。2015年,入駐柴火創客空間的團隊一共就有4個,其中,光暈科技和藍胖子機器人兩個團隊已獲得千萬元人民幣級別的融資。2016年3月,柴火啟動“駐場創客”項目,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來到深圳。他們為這些外國駐場創客提供免費的場地、工具、設備、物料以及一定的資金支持,讓他們有效利用深圳的資源更好更快地完成創意項目。此外,通過柴火的平臺,也把深圳本地的供應鏈產業資源對接給來自全世界的創客。

據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潘昊透露,柴火打造的首個造物中心——深圳南山區萬科雲設計公社將於今年11月正式開放。該造物中心地處建築設計、傢俱設計公司等中小企業的集聚地,這裡將發展為以建築設計、智慧家居為特色的造物中心。他形容,柴火造物中心就像一個製造的路由器,一頭連著國內外的極客(專業創客),一頭連著先進製造的機器集群。極客們有一個想法或想製造一個物件,需要的各種設備都會唾手可得。雙方共同促進一個產品從想法到原型,最終走向市場,推動新科技、新設備、新應用、新市場的發展。未來,柴火造物中心可複製到全國各地不同的產業集聚地,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新”的轉變。

2016/10/14

【地方政策】新北市勞工局推動創客生態系 讓下一代成為Maker

新北市要讓下一代成為「自造者」!新北市政府勞工局長謝政達今天(13)在市政會議提出「自造者新時代 職訓再進化」專題報告,除了持續與教育局合作開辦Maker職訓課程,勞工局將積極與文化、客家局合作創造傳統技藝特色空間,同時爭取空間設置可供民眾自由使用機具的「工具圖書館」,未來也將進一步運用勞檢處建立的製造業風險地圖,把願意出借機具廠商和Maker媒合,並透過經發局產業平台,把創意帶入企業,建立新北Maker生態系(Ecosystem)。

 

市長朱立倫聽完簡報後表示,社會分工把大家都變成了消費者,其實傳統社會食、衣、住、行都是自己動手做,「每一個人從小都是自造者」。他特別分享日前看到奧地利小鎮短片,麵包師傅、鞋匠、導覽員都是銀髮族,就像新北市推動「老人共餐」也是如此,工作不僅帶來健康活力,更創造了分享平台與商機。朱市長還強調,新北市正在進行教育改造,讓孩子從小發揮創意DIY,再透過技職教育培養出不同領域Maker。他也期許勞工局職業訓練重新定位,努力建構跨局處Maker平台,創造知識、資源共享空間,並且協助年輕人創業。

 

謝政達在報告過程表示,一般民眾對「自造者」感到陌生,事實上它所代表的是一種「實作精神」,不再以單純的消費行為滿足需求,而是經由動手實做展現創新,並透過網路分享創作樂趣、建立社群,讓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生活設計師,更是啟動未來各職類創新的關鍵。藉由文化紮根改變過往人們對於生活的想像,形成穩定的消費社群,繼而帶動整體產業鏈的轉型再進化。

 

例如職業訓練中心長期開設烘焙、美甲、美容美體、神像彩繪課程,提供多元專業技術訓練,今年3月起更陸續啟動自造者系列宣傳,開放民眾參與體驗,包含機器人格鬥競賽、3場藝術創作工作坊,另外也增開資訊類數位Maker課程,並在「府中15」舉辦4場紀錄片影展,讓民眾從在地與國際觀點認識「自造者浪潮」。102930日,「新北自造嘉年華」(New Taipei Mini Maker Faire)將盛大登場,這是首度由縣市政府舉辦為期兩天的活動,也為11月教育局「創客月」揭開序幕。

 

謝政達還指出,未來勞工局將結合教育局的「創客教室」、文化局「創客市集」、客家局傳統技藝傳承的藍染教室,同時運用勞檢處製作「職災地圖」對工廠的分類資訊,協助Maker找到願意分享機具的廠商,最後再藉由經發局產業媒合平台,讓新北市自造者生態系更完整,促進自造者文化的扎根發展。

<>2016/09/13

【程式教育】桃園市青溪國小-全校推動Scratch機器人程式教育

6月23日【騏驥坊創客教育團隊】前往桃園市【青溪國小】,舉辦全校【Scratch機器人創客教育推廣活動】,在青溪國小體育館盛大舉行,分年級輪流體驗程式設計的迷人魅力。

青溪國小為【桃園市103~105年創造力暨科學教育計畫】主辦學校,今年9月即將開設桃園首創【創造力資優班】,萬校長及教務處王主任對於這兩年教育部推動的創客教育相當重視,於6月23日在校內體育館舉辦3場,每場逾兩百人的3D列印創客教育推廣活動。暑假也已規劃好,與騏驥坊共同開設一系列的創客夏令營。105學年度開始,5~6年級電腦課,全面進行Scratch程式設計及3D列印創意課程。

青溪國小萬校長頒發感謝狀

 

青溪國小三年級

 

青溪國小四年級

 

青溪國小五年級

 

【2016騏驥坊創客教育夏令營】

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教育政策】台師大推動創客教育 與北台五縣市簽署合作備忘錄

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強調DIY自製、創意的精神,近年自歐美開始發想,並迅速席捲全球,各國政府也積極鼓勵「動手做」的Maker風氣。為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動手實作、創新創意與解決問題等能力,教育部年訂定「推動創新自造教育計畫」,結合部內相關單位,104年起全力推動創新自造教育。

中小學之創新自造教育與師資培育大學關係密切,因此,教育部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及國立屏東大學等6校成立「創新自造教育推展基地」,第一年6校已完成空間與設備建置並辦理種子講師培訓,透過maker種子教師培訓與推廣,引領中小學推動自造教育,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蔡清華政務次長於本(3)日參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舉辦之「北區自造教育師資培育合作備忘錄簽署記者會」,肯定臺師大推動創新自造教育的用心與努力,並感謝新北市、臺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及宜蘭縣等5縣市對推度創新自造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及中小學校對推動創新教育熱忱,相信在縣市政府與中小學的協力推動下,必定能培養學生以科學精神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激發創造力與夢想的實踐力。

臺師大推動中學創新自造教育深耕計畫,在校內成立「自造教育大師推展基地」,並與5縣市合作並於臺北市大同高中、新北市永和國中、桃園市建國國中、新竹縣六家國中及宜蘭縣復興國中成立「創新自造教育教師培訓衛星學校」協助辦理MAKER師資培訓與發展MAKER教案教材,有系統的推動創新自造教育,透過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中小學校齊力推動,自造教育的推動成果將更為顯著。

教育部新聞稿2016-06-03

【2016騏驥坊創客教育夏令營】

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國際新聞】第12屆深圳文博會開幕【首屆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台灣文創展優勢

20160506032956964.jpg

5月12日上午,為期5天的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展會共設9個館,主展館設文化產業綜合館和8個專業館,包括時尚文化館、影視動漫遊戲館、一帶一路館、文化創客館、藝術品館、新聞出版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參展單位2297個,比上屆增加11個;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台地區全部參展;國外參展單位115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

首設文化創客館文化創新熱潮撲面

位於5號館的文化創客館面積達2600平方米,設置了綜合展示、創客成果、創客嘉年華、台灣創客、青年個人創意成果等展區,匯集了眾多精心篩選的精英項目和創客團隊、創客服務機構,在內容和特色上均實現新的突破,成為創客們展示精彩的大舞台。

作為深圳市創意十二月重點項目,十佳創意活動之一的《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此次接受邀請,組團進駐文化創客館,接受觀眾的集體檢閱。

《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展區—獲獎創客歡聚一堂

在5號創客文化館中,以“傳播創客文化·共築創業夢想”為主題的《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展區集聚了多家創客機構, LIVALL、艾肯麥客、普羅惠仁、玩創工坊、2013文化創客園、力嘉創意產業園等都把自己的主打產品帶到了文博會上。據悉,他們大部分是2015深圳十大創客獲獎者。

集通訊、音樂、燈光和報警功能為一體的智能騎行頭盔,能打印恐龍的3D打印機,可以狙擊腫瘤的高能超聲波儀器……,這些新穎時尚,科技含量高的創客產品,都在《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展區給市民帶來新鮮體驗。

LIVALL聯合創始人和CTO劉勇向記者展示了一頂集通訊、音樂、燈光和報警功能為一體的智能騎行頭盔。劉勇告訴記者,這是全球首個智能騎行裝備品牌。目前,LIVALL品牌已擁有63項世界專利。其中,閃盔和閃控配合使用,可以實現炫酷燈光、音樂功能、一鍵對講、數據統計、拍照錄像、社區分享、SOS報警等7大功能。

在深圳普羅惠仁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展區,記者看見一台“搖頭晃腦”的大傢伙。展區負責人黃漢年介紹說,這是一台超聲聚焦胰腺癌治療系統,該系統最大的突破在於,治療頭由多軸機器人操縱,能夠準確定位至0.1毫米。2015年底,普羅惠仁憑藉該項目,獲得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企業組冠軍。目前,系統正處臨床試驗階段。

傳統文化和3D打印結合的廣東埔寨火龍、藝術+3D打印的工藝品、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各色各樣的3D打印作品整齊的擺放在艾肯麥客展區,吸引了許多觀眾駐足觀看。“去年在參加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的活動並獲得十大創客殊榮之後,吸引了眾多媒體以及創投的關注,公司在品牌效益以及非技術競爭力上都得到很大提升,”2015深圳十大創客之一的艾肯麥客創始人張伊說。他同時表示,公司始終定位清晰,只想靜下心來專注做教育,面向青少年提供3D打印教育課程,為中小學提供全套的教育課程解決方案。現階段公司的目標是成為創新創客教育的提供商,最終成為從幼兒園到全年齡的終身教育的學院。

由於不是周末,本來是為3-12歲的孩子開發的創新教育平台-玩創工坊的展區卻吸引了一批“大兒童”,他們圍著一小桌子粘土,開心的玩著超級瑪麗遊戲。剛忙碌完的玩創工坊負責任人杜寒冰先生告訴記者,他非常開心參展本屆文博會,希望孩子們在玩創工坊能通過創意性的製作,激發發散性思考,培養創新思維。

記者在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展區看到多種有趣的瓦楞紙創意設計的作品,大到五顏六色的展示架、堅固環保的瓦楞紙桌椅,小到實用有趣的各種小玩具、自主設計的精美DIY相框等,讓觀眾在創意環保的意境裡感受玩轉紙品的無限樂趣。工作人員介紹說,今年文博會,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瓦楞紙創意展以“紙+展示,讓品牌秀出來”為主題,為市民和孩子們打造繽紛有趣的瓦楞紙世界。

在2013創客文化園展區,擁有環境眼疲勞、頸椎負擔、工時記錄等5大眼健康數據監測功能的AKESO智能眼鏡,用於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的AUM智能手機等2013文化創客園區的企業拳頭產品亮相文博會。2013文化創客園展區負責人介紹,園區率先開創4.0版文創園理念,致力通過整合文化產業資源,推動創客創新孵化器,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創客孵化產業鏈。

《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組委會執行主任鮑浩鵬先生表示,“深圳國際創客文化節是一個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創業的平台,而文博會既是文化創新的平台,又是文化圓夢的舞台,文化的發展一定需要創新的東西,我們就是想通過精英創客們在文博會上的創意成果展示,呈現精彩多元的創客文化和開放共享的創客精神。創客改變世界,而我們為創客創造改變世界的平台,在這裡,創客及創新企業可以展示他們的創新能力,可以交流、碰撞、實踐他們的創客夢。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創客加入進來。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鼓勵更多有夢想的人成為創新的創造者,也希望通過文博會這一平台,將創客開放、平等、創造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延展。”

本屆文博會由文化部、商務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

本文選錄自<三峽新聞網>2016-05-13


 

文化創客館五展區見證創客時代來臨

從創客空間到創客之城,互聯網正在催生“創客時代”的來臨。作為“創客之城”,深圳繼上屆文博會在2號館創意設計館中首次開闢創客專題展區之後,更將在本屆文博會上首次設立文化創客館。

文化創客館五展區見證創客時代來臨

從創客空間到創客之城,互聯網正在催生“創客時代”的來臨。作為“創客之城”,深圳繼上屆文博會在2號館創意設計館中首次開闢創客專題展區之後,更將在本屆文博會上首次設立文化創客館。屆時,這個展覽面積達2660平方米的專業展館將集中展示70多家個人創客、創客團隊、創客空間和創業孵化器。

1、五大展區匯集最新創意產品

文化創客館為5號館,共設置了綜合展示區、創客成果展區、創客嘉年華展區、台灣創客展區、青年個人創意成果展區等五大展區,分別展示互聯網科技公司最新產品、VR技術展示、3D打印、實物三維建模技術、多人互動VR體驗、新型創業園區、頂級工業4.0機器人操作體驗、深港合作創客成果、國際創客文化節獲獎創客、首個國內軟裝創客空間、工業產品以及台灣創客作品等內容。
據介紹,中國最頂尖的智能無人機設計研發機構大疆科技、春晚機器人設計研發機構優必選、知名創客空間柴火創客、創客孵化機構奇點創客邦、美國迪士尼授權版權創意服務商博泰動漫等國內創客團隊,都將攜最新的創意產品亮相本屆文博會。此外,來自德國、美國、尼日利亞的5家海外創客團隊以及廣東、江蘇、湖南、福建、貴州、香港等多地青年創客也將在深圳聚首。
春晚機器人設計研發機構——優必選也將帶來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在綜合展示區進行現場表演,與觀眾交流互動。

2、文博會平台孵化創客夢想

除了 展示最新的創客成果,文化創客館還將首次實現創客與工業設計師的無縫對接,打造創意資本集團化運作產業鏈條,讓創客夢想在文博會平台上孵化、起飛。
文化創客館負責人李偉認為,創客們不缺少好的創意,但大多缺少好的工業設計。美國工業設計協會的一項測算表明,工業產品外觀每投入1美元,可帶來1500美元的收益,顯示出用戶在滿足基礎需求後就會產生各種個性化需求這一趨勢。李偉表示,通過文博會平台,加深工業設計師與創客之間的交流合作,能夠使創客群體發揮自己的專長,與工業設計相結合,提升設計水準和與市場對接的能力。
據了解,文化創意館將藉由文博會國際平台,推廣生產力創新孵化模式和高端創新創業平台,吸引國內外創新創業團隊,促進企業產品流通,實現博覽、交易雙豐收。

本文選錄自<深圳晚報>2016-05-10


深圳文博會登場 台灣文創品展現優勢

5db0004f258431a2a70

「許多大陸人會覺得,台灣的產品還是比較有設計感和質感。」中國大陸最具規模的文創博覽會今天在深圳登場,有台灣業者表示,台灣產品具優勢,希望透過這項展覽拓展大陸市場。

中共中央宣傳部長劉奇葆及廣東省長朱小丹等人在上午開幕巡場時,經過台灣館並未走進致意,而是直接到台灣館斜對面的浙江館參觀。據了解,這與往年做法不同,今年對台灣館活動似乎較為低調。

2016年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舉辦第12屆,台灣近年來成為最大海外參展單位。

外貿協會連續第8年籌設「台灣文化創意館」,有95家文創業者參與,其中有8成不是首次參加。貿協表示,這顯示業者覺得參加此展會有效果。

深圳文博會今年有1萬9000名買家參加,98個國家和地區設展。

有大陸買家觀賞台灣設計的造形茶具時,頻頻稱讚有創意,詢問價格後更說一點都不貴。

文創產品從價錢較高的黃金畫到便宜的手工草編都有。業者表示,要比的是做工細膩精緻和創意,希望尋找到大陸市場的代理商。

富居山丘貿易公司總經理金于峰已連續7年參展,他認為文博會兼具「B2B」(企業對企業)和「B2C」(企業對消費者)功能,可以宣傳品牌並接觸合作廠商,直接銷售不是最主要目的。他販售的薰香產品在兩岸都有市場,但台灣市場已經成熟穩定,大陸還有爆發成長的空間。

台灣貿易中心代表、展覽暨會議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魏光勛對中央社記者表示,多數文創業者是中小企業,獨自開拓海外市場有難度,透過組織參展,貿協能對這些業者提供幫助。

今年台灣展區分為「品牌精品區」、「工藝美學區」、「創意設計區」、「益智童玩區」、「台灣茗茶區」5大展區及「文創主題館」、「苗栗縣文創商品館」2個主題館。

本文選錄自<中央通訊社>2016-05-12

【2016騏驥坊創客夏令營】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創客教育】教育部推創客教育 中部自造基地盛大開幕

為了推展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強調共創、共享之精神,鼓勵各級學校師生及社會大眾參與動手實做,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並於4所科大設立自造基地,中部基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及虎尾科技大學分別訂於105年4月20日(星期三)上午及下午盛大開幕,將由吳思華部長親自揭牌及見證基地與夥伴學校結盟大會之合作簽定,同時呈現基地於各級學校及偏鄉推動自造教育之成果展示。

自造者運動自歐美開始發想,「創意自造」與「動手實作」更是教育部期望帶動臺灣學子的方向。由於自造者精神與技專校院「重視實作能力培養,展現務實致用核心價值」的精神相同,因此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計畫,共擇定4所科技大學設置北、中、南4所推動基地,作為推展各級學校自造教育及串接民間、企業自造資源之窗口。其中南部基地–「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夢工場」與北部基地-「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自造工坊」已分別於去(104)年5月份及11月份開幕啟用,中部兩校基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及虎尾科技大學則共同擇定於今日(4月20日)辦理開幕暨夥伴學校結盟記者會。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基地「創意工場」,強調跨領域之共創、共享,整合工程及設計學院需求,提出「做-學-想」之概念,透過雲端整合不同領域之自造者技術與學習場域,期許帶給區域的自造者與國、高中職一個學習的平臺,進行跨領域創作,進而達到「做中學」、「學中做」之發展目的。該校基地推廣自造之責任區域為臺中市(高速公路以東地區)、南投縣、雲林縣山線和嘉義縣市,開放對象包含該校師生或夥伴學校組成之創客團隊,現已邀請夥伴學校包括國立臺中高工、國立臺中家商、臺中新興國小、國立竹山高中、南投大鞍國小、國立斗六高中、正心高級中學、雲林華山國小、國立嘉義高工、國立嘉義高中、嘉義來吉國小等11校形成中部自造者網絡。雲科大創意工場面積共1775坪,分為實作工坊區、創意教學空間區及十二處妙思角落和兩大展示區:「實作工坊區」以四大工坊中之設計(木工廠、金工廠)、工藝工坊、數位工坊與數位製造工坊為主;「創意教學與妙思空間區」則包括一間數位工坊、兩間設計二館、兩間設計一館共五間創意教學空間;「展示區」則包含設計創新研發中心與願景館以及創客材料室。創意工場內包含原型實踐設備,從工藝的玻璃、金工到木工各式工具,再到3D列印、CNC及數位手臂等數位製造設備,均在創意工場中提供使用。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之「跨領域微創特區」共320坪,是ㄧ個結合「自造文創商品實作」與「跨領域試量產實作技術」兩大主軸元素,所建置之具科技、設計與工藝之跨領域微創特區,空間包含陶藝工作區、木工工作區、金工工作區、多媒材工作區、PCB電路板設計區、試量產加工區與系統測試區等七大動手做工作區,另有多功能共同工作空間,如文創數位協作區與共同討論區等,提供師生、聯盟學校、社區民眾及民間Maker團體運用各類工具進行創意實踐。該校基地責任區域包含苗栗、彰化及臺中市(高速公路以西)與雲林縣海縣所屬學校,未來秉持資源開放、設備分享之理念,將提供相關技術與設備,並發展創意自造與創新教育課程、教學、教材、師資,規劃寒暑假開設種子教師培訓營等策略積極推動自造教育,今日記者會亦與夥伴學校包括虎尾農工、大成商工、土庫商工、水林國中、元長國小、光復國小、文興國小、聯合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弘光科大、修平科大、環球科大、斗六高中、二林高中、苑裡高中、惠文高中、秀水高工、大慶商工、南鎮國小、大坪國小等22校簽訂自造者聯盟,未來將提供衛星工廠技術支援與機電整合資源,使自造教育推廣能順利往下扎根至高工職與國中小學生中。

教育部推動創新自造教育計畫,藉由全國北、中、南4所大學基地的設置,4基地均具有不同領域特色,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以工業設計為發展特色、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則以機電領域為發展重點、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著重與民間maker及國際鏈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則以創業型大學為基礎發展,深耕maker實作與創業之結合。4基地提供開放之自造者學習環境,導入各類課程、教材、推廣之各項活動,除作為推廣鼓勵社會大眾動手實做之學習基地,亦希望藉由實作能力與創意精神之培養,鼓勵各級學校師生及社會大眾參與動手實做,激發創造力與夢想實踐力,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動手實作、創新創意與解決問題之能力,並透過創意整合、跨界合作與商品化等輔導策略,期許帶動創新創業與產業連結之良好發展。

教育部新聞稿 2016-04-20

【2016騏驥坊創客夏令營】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創客教育】首屆中國國際創客教育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

 

2589a81f4f

「首屆中國國際創客教育高峰論壇暨中國創客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京成功舉辦

2016年4月15日下午,「首屆中國國際創客教育高峰論壇暨中國創客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市海淀區北大博雅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本屆論壇規模大,質量高,創客教育業內大咖悉數到場,盛況空前,可謂是創客教育屆的一次饕餮盛宴!

此次盛會由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創客教育專家委員會和及全國幾十家創客教育專業機構共同發起主辦,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寓樂世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寓樂灣)、新東方在線、LabPlus盛思承辦。論壇上,大家暢所欲言,圍繞著「眾創夢想,聯動未來」這個主題共同探討,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研究和探討了創客教育的現狀和未來。

論壇上,中國創客教育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成立的意義旨在促進行業自律,整合社會資源,培育創客教育生態圈,分享創客經驗,豐富教育供給側,培養創新人才,積極為廣大創客營造良好環境,為創客培養提供強有力支持,使越來越多的教育界創客登上創新創業的舞台,共同推進創客教育有序發展!

作為創客教育領域的一次高層次、高水平的大型創客文化交流活動,來自全國多位創客大咖匯聚一堂,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論壇訪談環節以及新聞會客室環節同樣是精彩紛呈,博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時間飛逝,整個論壇在大家的依依不捨中圓滿結束。論壇的成功舉辦和中國創客教育聯盟的成立也標誌著中國創客教育事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風正濟時,自當破浪揚帆;任重道遠,還需策馬揚鞭。讓我們期待創客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轉錄自 北京新浪網 2016-04-15

【2016騏驥坊創客夏令營】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同步展開

【創新創業】騏驥坊獲選進駐桃園市政府青創基地

20160401_171045[1]

騏驥坊於104年為青年事務局製作的大型3D列印立體空間模型,目前展示於青創指揮部入口櫃台處。未來進駐後將充分利用政府資源,持續推動在地普及化創客教育。

青創指揮部第一期進駐團隊,審查結果通知
第一期青創指揮部第一期進駐團隊,經4/8審查結果如下:

 

1.經4位評審審查結果,共有5組團隊獲選進駐獨立工作空間, 15組獲選進駐共同工作空間。

2.獨立辦公室獲選團隊(依名次排序)
(1)(2)航見科技(ArkLab多旋翼工坊)+騏驥坊股份有限公司 (合併進駐)
(3) 致碩科技
(4) 整合科技
(5) 位佳多媒體

3.共同工作空間獲選團隊(依簡報順序排序):
(1) 風澤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2) 沃得娛樂公司
(3) 馳晨智宅科技有限公司
(4) 福康聯銷網
(5) by@rain手創館
(6) 履步-電動履帶車計畫
(7) 開路者社會企業/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 首創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9) Central River
(10) 哇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 樂活家菜米
(12) 台灣蒸氣俱樂部
(13) 創意互動
(14) 覓謎爾
(15) 漫漫物流

轉載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青創指揮部 2016/04/15 公告

【創客教育】廣州新教育 找回創客精神

大陸掀起「創客」(maker,或稱自造者)風潮,廣州、深圳這對「土豪兄弟」大手筆扶持創客;但兩地創客基因大不同,廣州雖為廣東省科技中心,擁有全省70%科研機構,但創客難成氣候,「創客之城」封號反讓小老弟深圳奪走。

去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巡視深圳創客空間「柴火」,瞬間點燃創客熱,在官方全力推動、加持下,創客空間已滿地開花。

近期統計顯示,深圳開放製造空間、創客工廠等創客機構達到107家,創客人員超過1萬人。

比起上海「新車間」、深圳「柴火」,定義了創客空間的模樣,廣州雖有大學城創客空間、創客街、you+國際青年公寓等,卯足勁追趕深圳,但至今缺乏重量級、具號召力的創客空間,大多處於小規模獨立運作、分散、摸索狀態。

製造業不發達,也是影響廣州創客發展的原因。相形之下,深圳作為大陸高端製造業中心,工程師文化濃厚,還有華為、中興、騰訊等企業總部,「山寨之都」更打通世界級的低成本供應鏈,因此深圳創客傾向開發智慧硬體,且能結合軟體。

創客運動風起雲湧,但是卻面臨著難穩健發展的隱憂。

由於創客平台過度氾濫,僅有空間、頭銜卻無相應資源,創客基地無標準、品質良莠不齊,甚至被外界質疑「只有創業,沒有創新」,難邁向創客經濟。

然而更普遍、根本的問題,是缺乏創客土壤與文化。

如何將創客精神持續向下紮根、植入教育體系的「開源」問題,也日益受關注。

廣深兩地在創客教育也展開競賽。深圳第二高級中學早在2014年就在校園創立創客空間,而後陸續有中學開辦創客教育課程,民間還自發形成創客教育聯盟。

廣州正急起直追,將創客教育和中小學結合。包含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廣雅中學等都有編寫機器人程式、3D列印等創客教育課程。

南武中學更引進美國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鼓勵學生動手做和動腦思考,解放創意、激發社會創新要素。

2016-04-10 經濟日報 記者 郭玫君

【創客教育】英國程式教育思維:奠定程式語言能力,掌握未來競爭力

schoolpic-6.jpg

英國正著手打造「程式設計國度」自2014年9月就將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課程。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如此描繪程式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必須讓孩子能與世界競爭,在數位浪潮下,對程式邏輯和語言的掌控,將對未來職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衛報》指出,英國正著手打造「程式設計國度(A nation of coders)」。新頒布的國中入學考試,預計將「程式設計」納入測驗。根據估計,未來英國工程領域相關職缺,從基礎建設、雲端、智慧型手機到平板,約有8萬名人力缺口。

為了搶得先機,英國政府早在2014年9月就將「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課綱,鼓勵孩子學習,增加未來競爭力。

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接受《衛報》專訪時說道:「我們必須讓孩子能與世界競爭,在數位浪潮下,對程式邏輯和語言的掌控,將對未來職涯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國家未來成敗的關鍵也建立在採用何種方式讓孩子學習數學、科學和程式設計,這也是我們將『1小時學程式(Hour of Code)』融入課綱,與STEM學科(科學、科技、工程、數學)共同學習的主因。」

英國教育部長妮基‧摩根(Nicky Morgan)也說道:「過去幾十年來,想要從事醫療與工程業的學生才會選修數學或科學,但這套思維模式已經無法一體適用,修習STEM學科將引導孩子們走向更開放的職涯人生。」

學程式的最終目的:用新穎方法解決問題

「雖說程式撰寫的技能是必須的,但我們堅持廣招各界人才。實際上,許多頂尖的工程師不一定具有電腦學科背景,反倒是為了工作而精進的員工寫出來的程式更符合人性需求,且令人耳目一新,」英國科技公司Potato執行長傑森‧卡懷特(Jason Cartwright)於《衛報》評論道。

「對我們來說,網羅能夠發揮創意與彈性的人才,跟擁有學歷資格一樣重要,工程師最終的目的就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擁有截然不同背景的人才或許更加合適。你可能想像不到懂『音樂』在寫程式上的好處,我們公司2位資深工程師就是音樂背景出身,而且沒有正式的工程相關證照,但在邏輯上,旋律、音符的編寫,就像程式的單元和組成,發想必須從無到有,除了創意,跳脫框架更是他們勝出的關鍵,」卡懷特接著說道。

了解「程式邏輯」才是王道

擁有3個孩子,負責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市場的前臉書主管克里斯汀‧赫南德茲(Christian Hernandez)也於《衛報》分享:「即便政府大力鼓吹程式教育,但許多老師和家長並不了解『撰寫程式』的意涵。我是個喜愛科技的工程師,也在12歲時自學程式,我不認為每個孩子都必須懂得『編碼』,編碼是操控電腦、讓它執行指令的程式語言。但我鼓勵孩子們用科技『創造』,鼓勵孩子了解『程式設計』,也就是了解操作程式背後的過程與邏輯,培養科技為生活服務的思維。

我跟我6歲、4歲與2歲的孩子一起打造不同工具來解決問題,教他們用心觀察科技工具如何發揮創意、解決生活的問題,例如我們會在家用樂高積木結合iPhone應用程式,打造吃點心的遙控機器人,孩子用熟悉的樂高積木結合程式軟體,創造、設計獨一無二的玩具。讓孩子認為他們是在創造進化版的樂高,這才是程式教育本質的所在。」

讓孩子左手掌握STEM學科的「硬功夫」、右手擁抱人文科學的「軟實力」,培養孩子了解世界的面貌與自學的心態,是程式教育裡最重要的一塊拼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邁向長遠發展的康莊大道。

● 騏驥坊創客教育中心預計在105年暑假於台北、桃園、新竹、台中 四地同步開設夏令營,讓創客教育更為普及!暑期營隊相關資訊,敬請參考活動頁面

<親子天下>授權轉載 學創造與拆解的邏輯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