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2016科教傳播新途徑國際研討會

2016_exp_0919_002.jpg

科學教育除了在現行制式教育規劃的內容外,非制式科學教育(如:科學教育館、博物館、科普活動、展演、流行文化融合科學元素、科學傳播媒體,等其它社會上的相關資源)都屬於新興的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能提供各年齡層族群重要的科學教育資源,也可以達成許多制式科學課室所不能達成的目標,並進一步地幫助學生或一般大眾學習科學。不僅是一種教育或傳播,而是一種多元型態融合後的科學教育傳播(Science Edu-Communication)。

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國際研討會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共同舉辦,將秉持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前瞻科學教育的理念,以「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為主題,邀請來自以色列、韓國、法國、奧地利與臺灣等國際知名學者與博物館專家給予專題演講。

演講主題:

  • 主題一(S1):非制式學習在高等教育的創新與研究
  • 主題二(S2):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結合
  • 主題四(S3):科學教育館、博物館之非制式教育與科學傳播新途徑發展
  • 主題四(S4):融合創客精神於探究與實作的學習環境-翻轉中學課程的創新教學活動

本研討會預期將匯集東亞以及國際跨區域之科學教育傳播研究學者、教師、科學傳播者與研究生,進行有關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之結合、Maker、科展、教案演示之論文發表與研究,及實作交流,討論當今國內外科學教育傳播與非制式科學教育之重要議題,以拓展國內科學教育傳播學術發展之視野,促進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教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研討會日程:2016年12月2-3日
研討會地點:科教館地下一樓 B、A、E

時間
 議程內容
12月2日(五) Day 1
13:30~14:00
報到
14:00~14:20
開幕式/ 長官致詞 / 全體合照
 主題一(S1):非制式學習在高等教育的創新與研究
14:20~15:20
Communication in Science Centers: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Fostering Science Interpreters in Korea
演講人:Prof. Jin-Woong Song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
主持人:張俊彥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5:20~16:00
Informal Science Learning: A Matter of Serendipity and of Digital Resources
演講人:Prof. Charles Tijus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
主持人:吳昱鋒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6:00~17:30
壁報發表 & 科學攤位
時間
 議程內容
12月3日 (六) Day 2
09:20~09:40
報到
 主題二(S2):科學教育與科學傳播的結合
09:40~10:20
Bridging Science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Public Engagement with Science
演講人:Prof. Ayelet Baram-Tsabari 以色列理工學院
主持人:張俊彥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0:20~11:00
When Science Encounters Pop Culture – A New Trial to Improv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he Public
演講人:黃俊儒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主持人:朱楠賢館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11:00~11:20
 茶敘
 主題三(S3):科學教育館、博物館之非制式教育與科學傳播新途徑發展
11:20~12:00
ZOOM Children’s Museum Vienna – A Special Approach of Knowledge Transfer to Children
演講人:Mag. Christiane Thenius, Project Manager
演講人:奧地利ZOOM Kinder museum
主持人:林怡萱組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12:00~13:20
壁報發表 & 科學攤位 & 午餐
13:20~14:00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Knowing, Understanding to Engaging
演講人:劉德祥主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主持人:孫維新館長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主題四(S4):融合創客精神於探究與實作的學習環境-翻轉中學課程的創新教學活動
14:00~14:40
Flipping High-School Curriculum with Innovation Teaching: In Example of STEM-Interdisciplinary Maker Teaching in Taipei Municipal Datong High School
演講人:汪殿杰教師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科技與生活科
主持人:蘇文鈺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
14:40~15:00
茶敘
15:00~16:00

科學教育傳播擂台秀

朱慶琪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
劉淑雯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
張佑維助理教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曹筱玥副教授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郭嘉真研究員 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
16:00~17:00
科學教育傳播新途徑:論文發表及實務經驗分享
子題一:科學教育傳播學術研究論文發表1) 科學育傳論文口頭發表 (會議室B)
主持人:張俊彥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 李O珊 以故事動畫融入性別與科技的課堂實踐
  • 劉O雯 繪本教學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對國小習成效之探究
  • 李O明 靜態、動多媒體視覺表徵融入不同知識屬性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以月亮單元為例
  • 黃O銘 行動科技在自然科學課程之規劃與運用

2) 科展研究論文口頭發表 (會議室A)

主持人: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實驗組林祝里主任
  • 蘇O生 運用電腦模擬場域專家探討近年科學展覽趨勢
  • 劉O瑤 參與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經驗之十年回溯研究
  • 全O平 2016年全國科展素養調查研究報告
  • 林O丞 科學博物館推動環境教育與傳播之概念架構

3) 科學育傳海報發表

  • 蔡O哲 打破死背元素週期表:遊戲中學化學元素
  • 駱O怡 科學傳播的類型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機器人展演活動為例
  • 林O雯 運用3D模型融入多重表徵導向之改善教學研究
  • 胡O耀 以3D列印技術實現客製化玩具設計之研究
  • 黃O瑄 大眾科學教育中動畫短片之類型分析-以TED-Ed平台之科教影片為探討中心
  • 陳O麟 花蓮科學週闖關活動中教師及小老師如何鷹架國小學童科學素養

子題二:科學教育傳播實務經驗分享(Maker/科展/教案)

1) 科學育傳實作口頭發表 (會議室E)
主持人: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曾聰邦主秘
  • 白O娟 Bringing Science to Life: Bridging Science Education and Popular Culture Through New Radio
  • 林O均 海洋科學與人類生活
  • 胡O伶 社群媒體於天文教育傳播之應用:臺北天文館臉書粉絲頁及YouTube頻道之個案分析
  • 徐O逸 3D虛擬實驗在科學教育園遊會之應用

2) 科學育傳實作海報發表

  • 鄭O漢 從桌上流向生活:小市民也能水資源永續的桌上遊戲教具
  • 簡O璇 「紙」尖上的氣候變遷調適:水資源調適桌上遊戲教具
  • 林O儀 以色彩原理為主題之桌遊設計創作
  • 趙O清 創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海濱國小創意小神轎為例
  • 陳O珮 統計圖像在環境教學上的運用
  • 丁O軒 STEAM整合實作活動-創意多面體之造型車
  • 王O惠 新媒體科普傳播–智慧生活與前沿科技之教育推廣
  • 周O虎 3D虛擬實驗室製作 – 載流導線的磁效應實驗
  • 林O均 海洋科學與人類生活
17:00~17:30
綜合座談
主持人:
  • 朱楠賢館長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 張俊彥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與談人:

  • Jin-Woong Song 教授韓國首爾國立大學
  • Charles Tijus教授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
  • Ayelet Baram-Tsabari教授 以色列理工學院
  • Christiane Thenius專案經理奧地利ZOOM Kindermuseum
  • 黃俊儒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
  • 劉德祥主任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汪殿杰教師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17:30~17:40
 閉幕式

2016_exp_1118_001-b

 

<科教館網站>

Posted in 科學教育 and tagged .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