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2016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1/26盛大登場

tisf01.jpg

 一年一度的「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於今(105)年1月26日的開幕典禮後盛大展開,總計有來自21個國家、494位師生齊聚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一起做科學的夢、實踐夢想。

今(104)年共有包括我國在內共21個國家(美國、加拿大、香港、印度、義大利、日本、墨西哥、紐西蘭、奈及利亞、挪威、菲律賓、中華民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非、南韓、瑞士、泰國、突尼西亞、土耳其),153件作品,494位師生參展。

2016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的國內外作品於去年12月即展開初審,共456位學生、205件作品報名,最後有233位學生、117件作品進入複審,這些優秀的作品分別來自全國北、中、南、東的國中、高中、高職,再與來自美國等參展國家或地區45位學生、36件優勝作品共同進入於1月27日起展開的決賽,角逐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醫學與健康、工程學、電腦科學與資訊工程、環境工程及行為與社會科學等十三個科別的首獎。而獲獎學生更有機會被選派代表我國參加美國ISEF、美國ISWEEEP、荷蘭INESPO,以及國際ESI等國際重要青少年科學競賽與展覽會。所有成績將於1月29日舉行的頒獎典禮揭曉。

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今年已邁入第15年,除了競賽外,更注重國際間的交流與分享,科教館館長朱楠賢表示:「科教館舉辦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除了選拔優勝學生作品代表我國參加國際賽事,國內外參賽隊伍踴躍的參與,彼此間良性的科學競賽及國際科技教育的合作與交流更是其中最重要的內涵。今年我們精心策畫了創意座談、師生交流會以及參訪活動,要讓與會者在這一週除了實踐科學的夢,也能盡情探索、體驗,樂趣學習。」,因此2016年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特別舉辦下列特色活動:

一、「創意座談」1/26 10:40-12:00 科教館9樓國際會議廳
為拓展國內外學子視野,開幕典禮之創意座談特別針對今年大會主軸「探索 體驗 玩科學」(Experience Explore Fun)的精神,邀請到邱國維與葛如鈞兩位非常年輕的博士與國內外的學子分享他們的研究,及其如何玩於科學的學習經驗。邱國維博士從建築的視角出發談「仿生的科學智慧與設計」並提醒學生們自然生態是科學創新的學習素材,應重視科學與環境共存的重要課題。葛如鈞博士為Google未來學院的第一位臺灣學生,特別從未來思考、趨勢前瞻的角度分享其科學觀點,也為學子們帶來思索未來社會轉變的新思維。

二、「國內外教師交流會」1/26 13:30-16:00 科教館8樓西側扇形師生休息區
近來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風行,並顛覆了社會、科技及教育,今年『國內外教師交流會』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吳俊輝教授,首度發表他與Intel英特爾合作開發的「Protison—自製天文暨顯微攝影機」,是利用Intel Edison控制版搭配WebCam打造出的一個將影像無線傳輸到手機的模組,將讓一般人可以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或個人電腦,以Wi-Fi進行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使傳統上屬於高成本、操作難度高的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工作,搖身一變成為經濟實惠、可在家自製的Maker project,可以說是天文攝影或顯微攝影工作的重大突破。參與者將可率先體驗學習如何從無到有自造一個天文暨顯微攝影機,也讓國內外人士看見臺灣科學發明的軟實力。

三、「學生交流會」1/26 12:30-16:00 科教館常設展區
為迎接遠道而來的國外學生,也讓國內學生們彼此熟悉,科教館特別設計科學闖關活動,讓學生們在科教館常設展區進行闖關,以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們熟悉科教館環境。

經過兩日的競賽後,頒獎典禮將於1月29日下午兩點舉行,副總統吳敦義先生將會親臨致詞勉勵學生,同時頒發青少年科學獎。另外為提升國內在學學生觀摩學習的機會,除於1月29日上午9時至12時舉辦作品公開展覽,由國內外參展學生親自解說參展作品研究內容、心得外,另於1月30日上午9時至下午15時開放自由參觀研究作品,歡迎國、高中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師生一起參與觀摩。

轉錄自【中央網路報】2016/01/26
Posted in 未分類 and tagg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