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台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推「無界學校」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世界上第一位將MOOC(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的老師。

除了推動翻轉教育之外,他心中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葉丙成想要成立無界學校,顛覆現今僵化的教育模式,為台灣培育出下一世代需要的創新人才。

「台灣需要有另一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才足以應對未來虛擬世界的競爭。」

世界變化非常快,新的技術一直出來。台灣未來需要至少五%的年輕人,在新的技術一出來,很快地學會它、掌握它,進而發展出商業模式。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少子化的台灣,將無法跟我們周邊的國家競爭。

「學習者、實作者、溝通者」,就是我們要培養出的台灣下一世代所需要的五%創新領袖人才。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呂世浩(人文)、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程式、maker、創業)、我(數理、創業),還有幾位目前翻轉教育的中小學先驅老師,將會一起合作進行教學設計與師資培育。



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以顛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Coursera網路公開課程教學平台,吸引全球兩萬名學生搶著修他的機率課。
他也是世界第一個將「大規模網路公開課程」(MOOC)變成多人競技線上遊戲的老師。
除了推動翻轉教育之外,他心中還有個更大的教育夢。
葉丙成想要成立「無界學校」,顛覆現今陷入僵化的教育模式,為台灣培育下一世代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過去很多人認為,台灣的教育問題出在老師怎麼教。
但是這兩年,我們努力推動翻轉,許多老師都動起來、努力投入教學創新之後,我發現根本的教育問題,並不是在於老師,而是在於整個社會對教育的KPI(績效指標)。
KPI不變,老師再熱血,教育的改變還是很有限。更甚者,現在的KPI會把許多老師的熱血給磨掉,讓他們早早就想退休,離開教育現場。
目前的中小學教育,有很多需要改變、但很難改的地方:

改變教育六大弊病
一、老師要花很多時間準備教師甄試,浪費生命。
二、學生每學期要學很多科目,音樂、美術等都要。但每科分到的時間都很少,無法讓學生深刻學習。
三、老師待遇不如其他行業,並不是這個社會最吸引人的工作。
四、每班學生由電腦抽籤決定,家長對教育認知不一。老師要花很多力氣去說服、教育家長,才能進行教學上的創新。

五、教師的考核、評鑑,都是由表格、數據管理,無法真正幫助教師成長。
六、留白給學生去探索的時間很少,學生從小都是被硬塞知識,沒有被培養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
因此,我接下來想要努力推動的是,改變台灣教育的KPI。但這談何容易?一個已經被社會使用幾十年的KPI,豈是一個人、或一群老師,就能夠說服整個社會?
我們需要的是對照組,是一群用完全不同KPI的方式去教的孩子。這群孩子的表現,將是我們說服社會最有力的方式。
我們的計劃是,針對五年級到十二年級的學生,創建一套「無界學校」體系。這是源自於幾個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跟我都有的想法:「台灣需要有另一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才足以應對未來虛擬世界的競爭。」
世界變化非常快,新的技術一直出來。台灣未來需要至少五%的年輕人,在新的技術一出來,很快地學會它、掌握它,進而發展出商業模式。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少子化的台灣,將無法跟我們周邊的國家競爭。

學習者、實作者、溝通者
因此我們要把這些小朋友透過翻轉、BTS(by the student,學生自主)等教學方法,訓練成一個很快的「learner」(學習者)。
他們還必須要有解決問題、設計、實作的能力,我們要訓練他們寫程式、成為maker(自造者)、做專案,培養他們成為「doer」(實作者)。
另外,寫得快、又會創新還不夠,還必須有論述、行銷、溝通、表達能力,讓他們每個人都是成功的「communicator」(溝通者)。
「學習者、實作者、溝通者」,就是我們要培養出的台灣下一世代所需要的五%創新領袖人才。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呂世浩(人文)、成大資工系教授蘇文鈺(程式、maker、創業)、我(數理、創業),還有幾位目前翻轉教育的中小學先驅老師,將會一起合作進行教學設計與師資培育。
為了讓孩子未來不用繞路也能銜接大學,我們會用台灣的教材,但以我們建立的「教出學習力、思辨力、創造力、執行力、表達力」的教學方法,去教出孩子們的真正能力。當這群孩子十年後成功,這個社會才有辦法被說服:「這樣的方式教孩子,真的可以把他們教得更好。」
我們將籌組成立教育基金會,由基金會和我們幾位老師一起招募、訓練優秀的老師。未來,在台灣各地只要有二十個小朋友申請自學通過,家長想加入我們的體系,便可以申請成班。我們將會派出老師,租用教室空間,從小學五年級一直教到高中。
這是台灣第一個沒有校舍的教學體系。各地的班都在基金會老師的教學管理下進行,所以我稱為「無界學校」。
體系運作成熟後,我們期待未來幫助更多想要用不同方式學習的學生跟家長,培養出真正有競爭力的五%人才。我們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新體系,吸納更多教學很棒的老師或年輕博士,讓他們不用再浪費人生在永無止境的教甄跟應聘。

給優秀老師最好的待遇
當老師有一個月六、七萬元的待遇,同時有三到五年的工作保障時,老師便可以安心地把時間花在教好孩子。
這是個非營利的基金會,我們的收入有很大比例,用來給予老師最好的待遇,和免費提供貧窮家庭的優秀孩子第一流的教學。當未來可以達到提供一個很優秀的老師每月十幾萬的薪水,「老師」會變成優秀的人想投入的工作。當台灣最優秀的人才都想當老師時,這個社會才能快速進步。
這是個很有企圖心的計劃,我們要改變的是整個台灣的教育風貌。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幫體制內教育衝出一條路,造福所有孩子。
當我們所實行的KPI能夠成功教出一群優秀的孩子,當我們的教師發展、評鑑模式能真正幫助老師成長進步,所有經驗都可以提供給體制內教育,作為未來演進的參考。
除了台灣,我們也可以把教育輸出到東亞,跟我們一樣升學主義盛行的國家,如日、韓、中、港、星。
誰說只有佐藤學、華德福可以影響台灣的教育?台灣發展出來的教育模式,絕對可以輸出給東亞的鄰居。
未來的路很長,但我們很有信心。我們有機會真正改變教育的風貌。
內容出自天下雜誌2014年教育特刊

Posted in 未分類 and tagged .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