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應該被關注的配套設計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6,5(1),頁 158-159
劉明洲
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在世界快速變動下,臺灣的教育興起了創新求變的能量,教育界必須共同關心如何賦予小孩子能力以面對未來的挑戰。「創客運動」(The Maker Movement),對中小學創新教學的影響。美國總統歐巴馬編列一百二十億臺幣的預算、培育教師,在基礎教育系統中,大力推動、導入「動手做的學習」。在翻轉教室的風潮之下,創客(Maker)教育(亦有稱之為「自造者教育」)強調讓學生「動手做」,正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批判、解決問題、合作
溝通的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編列一百二十億臺幣培育師資、要在基礎教育系統中大力推動,導入「動手做的學習」。創客運動(The Maker Movement)正開始在國內適度被重視與推展。例如新北市教育局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推動「新北市高中職創客教室」,在中和高中建立全國第一所開放式自造者空間現有設備,包括數位導播機、攝影棚、群組科技教室、工藝手工機具、樂高機器人、ICT 科技教育等,並擴充加入雷射雕刻機、3D 列印機、圓鋸機、氣動工具、數位刺繡機等輔助設備,使學生在設備支援無虞的條件下讓創意或想法得以透過動手做的過程去具體實現。又例如業界的《親子天下》(第 58 期)對於創客教育的內涵與應用實例多有探討,並且透 過 營 隊 活 動 以 不 同 主 題 , 例 如Scratch 程式設計、3D 創意設計與列印等,讓小朋友有動手做的實際體驗,對於創客教育的實踐都會有幫助,尤其程式設計部份,透過簡單的操作介面讓小朋友養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習慣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潮流之一。創客教育的理想雖高,但要具體落實以達到原先規劃以學生為主體的理想,包括(1)學生能發揮主動性,(2)以落實學生的點子為主要目標,(3)學生能了解自己的作品(能清楚解釋作品的來龍去脈),以及(4) 學生能展現
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有一些環節,或觀念或態度或制度的問題值得提出來一起被關注:
一、需要有銜接性的課程設計與規劃:例如高中職有了創客教室可以使用,然而一些基本的應用素養或職業性向試探可以在國中小階段紮好根,以利銜接。國小、國中、一直到高中職的創客教育可以有怎樣的課程活動與對應的實作能力,可以進—步具體描繪出來才能藉機藉勢加以落實,例如國中小的專題式學習可以讓小朋友學會了思考問題的內容以及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如何有層次的進行並與高中職的創客教室使
用相銜接,便是一個需要大家集思廣益的地方。
二、需要有師資培訓及教學模式發展:有設備就要有人使用,但是要用得好用得巧才能把作品做好,這需要有專業人才的諮詢與指導,因此需要有系統地做相關師資培訓,於是相關的人、時、事、地、物的問題便待進—步規
劃。再者,也不容易有一個人能完全熟悉所有設備的操作與使用,所以應該是以—群師資協同來做支援,例如有的老師熟悉 3D列印軟體操作,有的熟悉磨砂机抛光,有的熟悉電子控制等等,不同教師能各擁所長並協同合作才是最可貴的,唯當中需要有怎樣的制度設計與模式規劃值得進一步探究。
三、需要有安全教育與安全規範:創客教室的場地與設備有一些會有安全上的風險,例如圓鋸機(以新北市所列設備為例),需要有正確的維護與使用。教師舆學生都應該接受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訓練並共同遵守相關的安全規範。這一部份應該嚴謹地規範與落實地執行,疏忽不得。所以安全教育課程的內涵為何?實作工場的安全規範為何?有否故障或緊急事件的處理程序?都應該進—步確認並保證落實。
四、設備之間要能互通有無、相互支援:設備的需求必然不一而足,隨著創意的多樣性而有不同的需求;同時設備本身也會日新月異,新的功能一一問世,也必然會適度更新。因此—個場地的設備不能期待完全滿足大家需求的情況下,各處創客教室設備資源的彼此連線,例如那些地方會有某一設備?或者會有功能更好的設備?不同場地的設備借用時間與妥善率?都是應該透明化的設備資訊,各創客教室之間應該相互聯絡與相互支援。
五、家長與師生需要對創客教育抱持正確態度:在中小學階段的創客教育基本上看似以技能學習為主導,但其實還是知識、技能與情意並重的教學活動實施。操作的過程有知識的內涵在其中,例如3D 列印需要有空間幾何的知識為基礎。另外,學生的興趣與信心是要在過程中被重視並培養出來的。有機會的話,創客教育可以協助學生做職業性向的試探,但更重要的是學生能面對問題以及思考解題的態度養成。或者説,在能力養成之外更是潛力(潛能)
開發之所在。創客教育被期待能幫助學生擺脫只讀書卻無法動手的桎梏,但是如何配套以有效推動,在在需要大家進—步思考與努力。